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Ni/MCM-41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浆态床CO甲烷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0页
    1.1 煤制天然气概况第14-16页
        1.1.1 天然气储量和消费量发展趋势第14-15页
        1.1.2 中国煤制天然气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5-16页
    1.2 甲烷化工艺及反应器第16-19页
        1.2.1 甲烷化工艺第17-18页
        1.2.2 甲烷化反应器第18-19页
    1.3 甲烷化催化剂第19-21页
        1.3.1 活性组分第19页
        1.3.2 载体第19-21页
    1.4 MCM-41 负载 Ni 催化剂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第21-26页
        1.4.1 催化剂的制备第21-22页
        1.4.2 影响因素第22-26页
    1.5 MCM-41 负载 Ni 催化剂失活原因第26-27页
        1.5.1 积碳失活第26-27页
        1.5.2 镍晶粒脱落或团聚第27页
    1.6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27-28页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0-38页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30-31页
        2.1.1 实验试剂及原料第30-31页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1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31-32页
        2.2.1 制备方法第31页
        2.2.2 制备条件第31-32页
    2.3 催化剂评价及产物分析方法第32-34页
        2.3.1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2-33页
        2.3.2 产物分析方法第33-34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第34-38页
        2.4.1 催化剂织构测定(BET)第34页
        2.4.2 X-射线衍射(XRD)第34页
        2.4.3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34-35页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5页
        2.4.5 氢化学吸附(H_2-Chemisorption)第35-36页
        2.4.6 热重分析(TGA)第36页
        2.4.7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36-38页
第三章 载体和焙烧温度对 Ni 基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第38-44页
    3.1 载体种类对 Ni 基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3.2 焙烧温度对 Ni/MCM-41 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第39-43页
        3.2.1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9-41页
        3.2.2 催化剂的 TG-DSC 表征第41-42页
        3.2.3 催化剂的 H_2-TPR 表征第42-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Ni 负载量对 Ni/MCM-41 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第44-62页
    4.1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4-50页
        4.1.1 Ni 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第44-47页
        4.1.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第47-48页
        4.1.3 反应压力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第48-50页
    4.2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第50-57页
        4.2.1 催化剂的织构分析第50-52页
        4.2.2 催化剂的 XRD 表征第52-55页
        4.2.3 催化剂的 H_2-TPR 表征第55-56页
        4.2.4 催化剂的 TEM 表征第56页
        4.2.5 催化剂的 H2化学吸附表征第56-57页
    4.3 讨论第57-58页
    4.4 反应后催化剂的表征分析第58-60页
        4.4.1 反应后催化剂的 XRD 表征第58-59页
        4.4.2 反应后催化剂的织构分析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竞争吸附剂对 Ni/MCM-41 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第62-82页
    5.1 竞争吸附剂种类对 Ni/MCM-41 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第62-73页
        5.1.1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62-65页
        5.1.2 催化剂的织构分析第65-67页
        5.1.3 催化剂的 XRD 表征第67-70页
        5.1.4 催化剂的 H2-TPR 表征第70-71页
        5.1.5 催化剂的 TEM 表征第71-72页
        5.1.6 催化剂的 H2化学吸附表征第72-73页
    5.2 EG 含量对 Ni/MCM-41 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第73-80页
        5.2.1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73-74页
        5.2.2 催化剂的织构分析第74-76页
        5.2.3 催化剂的 XRD 表征第76-78页
        5.2.4 催化剂的 H2-TPR 表征第78-79页
        5.2.5 催化剂的 H2化学吸附表征第79-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创新性第82-84页
    6.1 结论第82-83页
    6.2 建议第83页
    6.3 创新性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致谢第92-94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莓镶脉病毒P6基因致病机制研究
下一篇:RSV来源的vsiRNA调控水稻内源基因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