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海产动植物养殖论文--其他海产动物养殖论文

微生物处理海带饲料对刺参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5-16页
1 绪论第16-42页
    1.1 刺参饲料的研究开发进展第16-21页
        1.1.1 刺参的食性及天然饵料的选择第16-17页
        1.1.2 刺参消化能力及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第17-19页
        1.1.3 刺参饲料加工处理方式第19-20页
        1.1.4 刺参饲料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2 海带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第21-24页
        1.2.1 海带营养成分第22-23页
        1.2.2 海带饲料在水产中的应用第23-24页
    1.3 褐藻胶第24-25页
        1.3.1 褐藻胶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第24-25页
        1.3.2 褐藻胶的理化性质第25页
    1.4 褐藻寡糖第25-29页
        1.4.1 褐藻寡糖的结构性质第26-27页
        1.4.2 褐藻寡糖的应用第27-28页
        1.4.3 褐藻胶的降解方法第28-29页
    1.5 具有降解褐藻胶能力的微生物第29-33页
        1.5.1 来源于海洋环境中的褐藻胶降解菌第29-31页
        1.5.2 来源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褐藻胶降解菌第31-32页
        1.5.3 来源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褐藻胶降解菌第32-33页
    1.6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第33-40页
        1.6.1 水产养殖中使用的益生菌与陆生益生菌的区别第33-35页
        1.6.2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第35-37页
        1.6.3 益生菌作用机理第37-40页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第40-42页
2 褐藻胶降解菌的筛选第42-64页
    2.1 前言第42-43页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43-46页
        2.2.1 实验动物第43页
        2.2.2 主要试剂第43-45页
        2.2.3 仪器设备第45页
        2.2.4 实验采集样品第45-46页
        2.2.5 病原菌第46页
    2.3 实验方法第46-50页
        2.3.1 褐藻酸钠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菌种初筛的方法第46-47页
        2.3.2 褐藻胶裂解酶活力测定方法(DNS法)第47页
        2.3.3 具有褐藻胶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分类鉴定第47-48页
        2.3.4 筛选所得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及利用褐藻胶的类型第48页
        2.3.5 筛选菌株对刺参的安全性考察一腹腔注射攻毒试验第48-49页
        2.3.6 筛选菌株对刺参病原菌的拮抗试验第49页
        2.3.7 筛选所得菌株的褐藻胶裂解酶对褐藻胶降解终产物的色谱分析第49-50页
    2.4 实验结果第50-61页
        2.4.1 褐藻胶降解菌株的初筛及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结果第50-52页
        2.4.2 褐藻胶降解菌株的褐藻胶裂解酶活性第52-53页
        2.4.3 筛选所得菌株WB1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第53-56页
        2.4.4 解淀粉芽孢杆菌WB1对刺参安全性试验的结果第56-57页
        2.4.5 解淀粉芽孢杆菌WB1对刺参病原菌的拮抗效果第57-58页
        2.4.6 解淀粉芽孢杆菌WB1褐藻胶裂解酶对褐藻酸钠进行降解的终产物分析第58-61页
    2.5 讨论第61-62页
    2.6 小结第62-64页
3 解淀粉芽孢杆菌WB1降解海带中褐藻胶的发酵条件优化第64-86页
    3.1 前言第64-65页
    3.2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65-66页
        3.2.1 主要试剂第65页
        3.2.2 菌种来源第65页
        3.2.3 种子培养基第65页
        3.2.4 半固体发酵培养基第65-66页
        3.2.5 仪器设备第66页
    3.3 实验方法第66-70页
        3.3.1 褐藻胶含量的测定第66-67页
        3.3.2 生物量测定方法第67页
        3.3.3 发酵种子培养液的制备第67页
        3.3.4 海带褐藻胶降解的半固体发酵第67页
        3.3.5 单因素试验第67-69页
        3.3.6 因素筛选试验设计——Plackett-Burman设计第69页
        3.3.7 优化试验设计—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第69-70页
        3.3.8 发酵罐放大验证试验第70页
        3.3.9 扫描电镜第70页
        3.3.10 统计分析第70页
    3.4 实验结果第70-83页
        3.4.1 发酵条件对菌株WB1降解海带中褐藻胶的影响第70-76页
        3.4.3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果及显著性因素的筛选第76-78页
        3.4.4 Central-Composite design优化结果及响应面分析第78-82页
        3.4.5 优化条件下的发酵罐放大验证实验第82页
        3.4.6 扫描电镜结果第82-83页
    3.5 讨论第83-84页
    3.6 小结第84-86页
4 褐藻寡糖对刺参原代培养体腔细胞的影响第86-104页
    4.1 前言第86页
    4.2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86-88页
        4.2.1 实验动物第86-87页
        4.2.2 主要试剂第87页
        4.2.3 仪器设备第87-88页
        4.2.5 细胞培养液配方第88页
    4.3 实验方法第88-91页
        4.3.1 实验动物的暂养第88页
        4.3.2 刺参体腔细胞的原代培养第88页
        4.3.3 刺参原代培养体腔细胞的活性检测第88-89页
        4.3.4 AOS对刺参体腔细胞的免疫刺激第89页
        4.3.5 酶活样本的采集与测定第89页
        4.3.6 吞噬细胞活性(PC)的测定第89-90页
        4.3.7 超氧阴离了(O~-_2)产生的测定第90页
        4.3.8 溶菌酶(LYZ)活性的测定第90页
        4.3.9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90页
        4.3.10 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测定第90页
        4.3.11 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测定第90-91页
        4.3.12 数据统计分析第91页
    4.4 实验结果第91-100页
        4.4.1 刺参体腔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活性检测第91页
        4.4.2 不同分子量及组成成分的AOS对刺参体腔细胞吞噬率的影响第91-93页
        4.4.3 不同分子量及组成成分的AOS对刺参体腔细胞超氧阴离子的影响第93-95页
        4.4.4 不同分子量及组成成分的AOS对刺参体腔细胞溶菌酶的影响第95-96页
        4.4.5 不同分子量及组成成分的AOS对刺参体腔细胞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第96-98页
        4.4.6 不同分子量及组成成分的AOS对刺参体腔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第98-99页
        4.4.7 不同分子量及组成成分的AOS对刺参体腔细胞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第99-100页
    4.5 讨论第100-102页
    4.6 小结第102-104页
5 微生物脱胶海带饲料对刺参生长性能及非特异免疫应答的影响第104-119页
    5.1 前言第104-105页
    5.2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105-106页
        5.2.1 实验动物第105页
        5.2.2 主要试剂第105页
        5.2.3 仪器设备第105页
        5.2.4 实验菌株第105-106页
        5.2.5 饲料原料第106页
    5.3 实验方法第106-110页
        5.3.1 褐藻胶含量测定方法第106页
        5.3.2 微生物脱胶海带饲料中解淀粉芽孢杆菌WB1的活菌数测定第106页
        5.3.3 实验饲料的制作第106页
        5.3.4 饲喂试验的饲料组成第106-107页
        5.3.5 饲料基础成分分析第107页
        5.3.6 刺参的饲喂试验第107-108页
        5.3.7 生长性能第108页
        5.3.8 刺参肠道消化酶检测第108-109页
        5.3.9 刺参体腔液中免疫相关酶活的检测第109页
        5.3.10 病原菌的攻毒试验第109页
        5.3.11 刺参肠道菌群结构的分析第109-110页
        5.3.12 数据的统计分析第110页
    5.4 实验结果第110-115页
        5.4.1 微生物发酵脱胶海带饲料原料中褐藻胶的剩余量第110页
        5.4.2 生长性能第110-112页
        5.4.3 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第112页
        5.4.4 刺参体腔液免疫相关酶活性第112-113页
        5.4.5 抵御病原菌感染的试验结果第113-114页
        5.4.6 刺参肠道菌群分析结果第114-115页
    5.5 讨论第115-118页
    5.6 小结第118-11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9-121页
    6.1 结论第119-120页
    6.2 展望第120-121页
创新点摘要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9页
作者简介第139-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通化师范学院分院为例
下一篇: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对撕裂模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