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图书馆学论文--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论文--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情境感知服务模型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研究发展趋势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9-21页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1-23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3-40页
    2.1 相关技术第23-28页
        2.1.1 普适计算第23-25页
        2.1.2 个性化服务第25-26页
        2.1.3 本体第26-27页
        2.1.4 移动互联网第27-28页
    2.2 概念界定及其文献分析第28-38页
        2.2.1 概念界定第28-36页
        2.2.2 相关文献分析第36-37页
        2.2.3 研究难点与展望第37-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图书馆情境感知服务模型第40-56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40-43页
    3.2 相关工作第43-47页
    3.3 图书馆情境感知服务模型构建第47-53页
        3.3.1 模型设计原则和思路第47-49页
        3.3.2 情境感知服务体系结构第49-52页
        3.3.3 图书馆情境感知服务系统模型第52-53页
    3.4 图书馆情境感知应用进展第53-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基于SOA的图书馆情境感知中间件架构第56-73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相关工作第57-60页
    4.3 图书馆服务中间件技术分析第60-62页
    4.4 基于SOA的图书馆服务中间件架构研究第62-66页
    4.5 图书馆情境感知中间件组合服务机制第66-72页
        4.5.1 规划设计第66-68页
        4.5.2 知识库及本体设计第68-72页
        4.5.3 决策制定第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图书馆移动服务情境本体设计第73-87页
    5.1 引言第73页
    5.2 相关工作第73-75页
        5.2.1 本体的分类第73-74页
        5.2.2 本体建模原则、工具及过程第74-75页
    5.3 图书馆移动服务情境分类与获取第75-78页
        5.3.1 图书馆移动服务情境分类第75-77页
        5.3.2 图书馆移动服务情境信息获取第77-78页
    5.4 图书馆移动服务情境本体设计第78-86页
        5.4.1 用户情境本体设计第78-81页
        5.4.2 移动智能终端情境本体设计第81-83页
        5.4.3 物理环境情境本体设计第83-85页
        5.4.4 情境本体总体模型及实现第85-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情境感知服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第87-114页
    6.1 引言第87-88页
    6.2 相关工作第88-91页
    6.3 基于感知环境位置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第91-93页
    6.4 基于智能终端感知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第93-103页
        6.4.1 985高校微信服务分析第93-100页
        6.4.2 985高校QR码应用分析第100-103页
    6.5 基于用户属性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第103-113页
        6.5.1 改进的Apriori算法在高校图书推荐服务中的应用研究第103-107页
        6.5.2 个性化图书推荐系统原型模型设计与实现—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第107-113页
    6.6 结语第113-114页
第7章 图书馆情境感知服务应用对策第114-135页
    7.1 引言第114-115页
    7.2 相关工作第115-116页
    7.3 调查问卷设计第116-119页
    7.4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第119-127页
        7.4.1 数据分析第119-125页
        7.4.2 结果讨论第125-127页
    7.5 结论与建议第127-134页
        7.5.1 研究发现与结论第127-130页
        7.5.2 建议第130-134页
    7.6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8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135-136页
    8.2 展望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0页
附录:大学图书馆服务感知调查问卷第150-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提升研究--以江西高校为例
下一篇: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130个贫困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