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中国工商银行营口分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3 对国内外文献的简单评述及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7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第19-21页
第2章 个人理财业务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理论概述第21-39页
    2.1 个人理财业务第21-24页
        2.1.1 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第21-22页
        2.1.2 个人理财业务的种类第22-24页
    2.2 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理论第24-26页
        2.2.1 生命周期理论第24-25页
        2.2.2 投资组合理论第25页
        2.2.3 整合营销理论第25-26页
    2.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述第26-39页
        2.3.1 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况第26-30页
        2.3.2 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况第30-35页
        2.3.3 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比分析第35-39页
第3章 工商银行营口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分析第39-49页
    3.1 工商银行营口分行概况第39-41页
        3.1.1 工商银行营口分行基本情况第39页
        3.1.2 工商银行营口分行业务开展情况第39-41页
    3.2 工商银行营口分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第41-45页
        3.2.1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第41-42页
        3.2.2 个人理财产品第42-43页
        3.2.3 个人理财营销队伍第43-44页
        3.2.4 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状况第44-45页
    3.3 与营口地区其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比分析第45-49页
        3.3.1 三家商业银行的情况介绍第45-46页
        3.3.2 三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分析第46-47页
        3.3.3 工商银行营口分行与三家商业银行的优劣对比分析第47-49页
第4章 工商银行营口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分析第49-55页
    4.1 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第49-51页
        4.1.1 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第49-50页
        4.1.2 缺乏员工业绩提升的有效激励措施第50-51页
        4.1.3 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第51页
    4.2 理财产品创新及理财专业人才的不足第51-53页
        4.2.1 理财产品创新的不足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第51-53页
        4.2.2 理财专业人才的不足第53页
    4.3 营销意识的传统以及市场宣传与市场细分的不充分第53-55页
        4.3.1 营销意识较为传统第53-54页
        4.3.2 市场宣传不足第54页
        4.3.3 市场细分不够第54-55页
第5章 工商银行营口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采取的对策第55-63页
    5.1 绩效管理对策第55-56页
        5.1.1 制定清晰合理且有效的考核指标第55页
        5.1.2 科学制定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第55-56页
        5.1.3 有效实施业绩追踪管理制度第56页
    5.2 产品创新及品牌对策第56-58页
        5.2.1 产品创新以实现理财产品或产品组合差异化第56-57页
        5.2.2 强化工商银行品牌第57-58页
    5.3 人才培养对策——强化队伍建设以提升专业化水平第58-59页
        5.3.1 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管理与培养以打造专业队伍第58-59页
        5.3.2 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培养计划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第59页
    5.4 营销对策第59-63页
        5.4.1 营销渠道对策第59-60页
        5.4.2 运用恰当的促销组合第60-61页
        5.4.3 客户识别对策第61-62页
        5.4.4 个性化营销第62-63页
第6章 结论第63-65页
    6.1 主要结论第63页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招商银行沈阳分行营销战略研究
下一篇:沈阳ZH出租汽车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