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施氏假单胞菌A1501非编码RNA RsmX/Y/Z在生物固氮和生物膜形成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细菌非编码RNA的功能第10-14页
    1.2 细菌非编码RNA的作用机制第14-16页
    1.3 细菌非编码RNA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非编码RNA RsmX/Y/Z在假单胞菌中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5 立题依据和意义第20-21页
    1.6 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A1501中非编码RNA RsmX/Y/Z的鉴定第22-37页
    2.1 材料第22-24页
        2.1.1 菌株第22页
        2.1.2 酶和化学试剂第22页
        2.1.3 培养基第22页
        2.1.4 主要仪器及器皿第22-23页
        2.1.5 探针和引物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6页
        2.3.1 rsmX/Y/Z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1-32页
        2.3.2 Northern杂交验证RsmX、RsmY、RsmZ第32页
        2.3.3 5’Race分析rsmX、rsmY和rsmZ转录起始位点第32-34页
        2.3.4 RsmX、RsmY、RsmZ的二级结构预测第34页
        2.3.5 qRT-PCR检测gacA突变株中rsmX/Y/Z的表达量第34-36页
    2.4 讨论第36-37页
3 A1501中RsmX/RsmY/RsmZ的功能研究第37-62页
    3.1 材料第37-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8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8-61页
        3.3.1 rsmX1/rsmY/rsmZ缺失突变株及功能回补株的构建第48-49页
        3.3.2 rsmX/Y/Z的突变对生长能力的影响第49-50页
        3.3.3 rsmX/Y/Z的突变对A1501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第50-53页
        3.3.4 rsmX/Y/Z的突变对A1501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第53-54页
        3.3.5 rsmX/Y/Z的突变对A1501环二鸟苷酸含量的影响第54-55页
        3.3.6 rsmX/Y/Z的突变对A1501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第55-57页
        3.3.7 rsmX1/Y/Z的突变对菌株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第57-61页
    3.4 讨论第61-62页
结论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遗传结构分析
下一篇:耐辐射异常球菌铁蛋白DrfE的抗氧化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