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高瓦斯隧道“动态控制”监控技术与施工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5-18页 |
1.3.1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煤层瓦斯及瓦斯灾害研究 | 第18-28页 |
2.1 瓦斯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瓦斯的产生及状态 | 第19-21页 |
2.2.1 瓦斯的产生 | 第19-20页 |
2.2.2 瓦斯的赋存状态 | 第20-21页 |
2.3 瓦斯的特征及灾害研究 | 第21-27页 |
2.3.1 瓦斯的特征 | 第21-22页 |
2.3.2 瓦斯灾害研究 | 第22-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瓦斯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 第28-38页 |
3.1 人员管理 | 第28-31页 |
3.1.1 瓦检人员 | 第28-30页 |
3.1.2 施工队作业人员 | 第30-31页 |
3.1.3 项目管理人员 | 第31页 |
3.2 制度管理 | 第31-33页 |
3.2.1 瓦斯隧道监控制度 | 第31-32页 |
3.2.2 监控制度牌管理 | 第32-33页 |
3.3 事故应急管理 | 第33-36页 |
3.3.1 应急指挥机构(人的保障) | 第33-34页 |
3.3.2 应急设备保障(物的保障) | 第34-35页 |
3.3.3 应急程序(行动保障)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瓦斯动态控制监控技术 | 第38-48页 |
4.1 瓦斯监测的内容、目的和依据 | 第38-39页 |
4.1.1 瓦斯监测的内容 | 第38页 |
4.1.2 瓦斯监测目的 | 第38-39页 |
4.1.3 监测依据及执行标准 | 第39页 |
4.2 瓦斯监测方法 | 第39-45页 |
4.2.1 瓦斯监测重点部位 | 第39-40页 |
4.2.2 瓦斯人工监测 | 第40-42页 |
4.2.3 瓦斯自动监测子系统 | 第42-45页 |
4.3 瓦斯动态控制技术 | 第45-46页 |
4.3.1 动态控制理论 | 第45页 |
4.3.2 瓦斯动态控制监测技术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无线网络监控管理系统 | 第48-63页 |
5.1 无线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的性能 | 第48-49页 |
5.2 无线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组成 | 第49-58页 |
5.2.1 有毒有害气体监控子系统 | 第50-54页 |
5.2.2 人员管理子系统 | 第54-56页 |
5.2.3 视频监控子系统 | 第56-58页 |
5.3 无线与有线网络监控对比分析 | 第58-62页 |
5.3.1 系统设备组成对比 | 第58-59页 |
5.3.2 技术参数对比 | 第59-60页 |
5.3.3 综合性能对比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基于丹景2~ | 第63-81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63-64页 |
6.2 地形地貌及特殊瓦斯地层分析 | 第64-70页 |
6.2.1 隧道地层岩性分析 | 第64-70页 |
6.2.2 特殊瓦斯地层分析 | 第70页 |
6.3 瓦斯防治管理体系的应用 | 第70-74页 |
6.3.1 瓦检人员管理 | 第70-72页 |
6.3.2 应急管理 | 第72-74页 |
6.4 无线网络监控系统的应用 | 第74-80页 |
6.4.1 有害气体监控子系统应用 | 第74-76页 |
6.4.2 人员监控子系统应用 | 第76-79页 |
6.4.3 现场视频监控子系统应用 | 第79-8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结论 | 第81页 |
7.2 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