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4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1-2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3-36页 |
1.2.1 土地利用碳排放机理研究 | 第23-25页 |
1.2.2 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 | 第25-27页 |
1.2.3 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研究 | 第27-30页 |
1.2.4 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 第30-31页 |
1.2.5 城市土地利用碳减排研究 | 第31-33页 |
1.2.6 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 第33-35页 |
1.2.7 研究进展评述 | 第35-36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36-39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3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40-4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40-43页 |
2.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 第40页 |
2.1.2 土地利用碳排放 | 第40-41页 |
2.1.3 碳源、碳汇和碳库 | 第41页 |
2.1.4 能源消耗 | 第41-42页 |
2.1.5 碳排放强度 | 第42页 |
2.1.6 低碳土地利用 | 第42-4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43-46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3-44页 |
2.2.2 人地关系理论 | 第44-45页 |
2.2.3 系统科学理论 | 第45页 |
2.2.4 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 第45-4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与分析 | 第47-70页 |
3.1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 | 第47-50页 |
3.1.1 城市土地利用碳源量的测算 | 第47-49页 |
3.1.2 城市土地利用碳汇量的测算 | 第49页 |
3.1.3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测算 | 第49-50页 |
3.2 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测算 | 第50-58页 |
3.2.1 区域概况 | 第50-52页 |
3.2.2 研究时间、数据来源与研究区域 | 第52-53页 |
3.2.3 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和分析 | 第53-58页 |
3.3 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58-68页 |
3.3.1 因素分析法 | 第58-59页 |
3.3.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5页 |
3.3.3 因素分解模型构建 | 第65-66页 |
3.3.4 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 第66-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70-91页 |
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70-75页 |
4.1.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第71-73页 |
4.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 第73-74页 |
4.1.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 第74页 |
4.1.4 社会经济系统与系统动力学 | 第74-75页 |
4.2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总体结构 | 第75-78页 |
4.2.1 建模原则 | 第75页 |
4.2.2 建模目的 | 第75-76页 |
4.2.3 系统边界确定 | 第76页 |
4.2.4 系统结构确定 | 第76-78页 |
4.3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78-90页 |
4.3.1 模型各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第78-83页 |
4.3.2 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83-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91-102页 |
5.1 模型主要方程式 | 第91-96页 |
5.2 模型有效性检验 | 第96-98页 |
5.2.1 直观与运行检验 | 第96页 |
5.2.2 历史检验 | 第96-97页 |
5.2.3 灵敏度分析 | 第97-98页 |
5.3 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第98-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模拟分析 | 第102-122页 |
6.1 经济系统状况模拟对碳排放的影响 | 第102-106页 |
6.1.1 经济的不同发展程度 | 第102-104页 |
6.1.2 产业结构调整 | 第104-106页 |
6.2 人口系统状况模拟对碳排放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6.3 能源系统状况模拟对碳排放的影响 | 第108-112页 |
6.3.1 能源结构的调整 | 第108-110页 |
6.3.2 单位GDP能耗的调整 | 第110-112页 |
6.4 土地系统状况模拟对碳排放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6.5 环境系统状况模拟对碳排放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6.6 情景比较分析 | 第116-119页 |
6.6.1 不同碳排放影响因素方案对比 | 第116-117页 |
6.6.2 不同碳减排方案对比 | 第117-119页 |
6.7 综合调整方案模拟 | 第119-121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七章 武汉市土地利用碳减排的对策与建议 | 第122-130页 |
7.1 针对经济系统 | 第122-123页 |
7.1.1 改变经济发展模式 | 第122页 |
7.1.2 调整产业结构 | 第122-123页 |
7.1.3 鼓励企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 | 第123页 |
7.2 针对人口系统 | 第123页 |
7.3 针对土地系统 | 第123-126页 |
7.3.1 加强耕地保护,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 第124页 |
7.3.2 保护草地、水域资源 | 第124页 |
7.3.3 保护林地资源 | 第124-125页 |
7.3.4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 第125页 |
7.3.5 推进低碳土地利用制度与法律体系建设 | 第125-126页 |
7.3.6 开发低碳土地利用技术 | 第126页 |
7.4 针对能源系统 | 第126-127页 |
7.4.1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第126-127页 |
7.4.2 能源价格市场化,促进能源效率提升 | 第127页 |
7.4.3 加大开发新型能源的力度 | 第127页 |
7.5 针对环境系统 | 第127-128页 |
7.5.1 完善城市低碳规划 | 第127-128页 |
7.5.2 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 第128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30-134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30-132页 |
8.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