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1 绪论 | 第18-3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8-2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2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述 | 第24-33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24-27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7-31页 |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31-33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33-3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1.4 本研究结构、内容及可能创新点 | 第35-38页 |
1.4.1 研究结构与内容 | 第35-36页 |
1.4.2 研究可能创新点 | 第36-38页 |
2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测度的理论基础 | 第38-4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8-41页 |
2.1.1 农地城市流转的概念界定 | 第38页 |
2.1.2 福利及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界定 | 第38-41页 |
2.2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变化测度:理论基础 | 第41-49页 |
2.2.1 福利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41-46页 |
2.2.2 土地收益分配相关理论 | 第46-48页 |
2.2.3 经济学中局部均衡理论 | 第48-49页 |
3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均衡“三层次”分析框架推演 | 第49-55页 |
3.1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均衡分析:整体框架的逻辑推导 | 第49-51页 |
3.1.1 均衡的概念阐释 | 第49页 |
3.1.2 福利的概念阐释 | 第49-50页 |
3.1.3 福利均衡的概念阐释 | 第50页 |
3.1.4 福利均衡分析框架推导 | 第50-51页 |
3.2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均衡分析框架:总福利层面的细化 | 第51-52页 |
3.3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均衡分析框架:不同集团福利分配层面的细化 | 第52-53页 |
3.4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均衡分析框架:农民内部福利变化及其差异的细化 | 第53-55页 |
4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不均衡现状研究:以广东为例 | 第55-74页 |
4.1 广东省农地城市流转的现状与特征 | 第55-66页 |
4.1.1 广东省农地城市流转的现状 | 第55-60页 |
4.1.2 广东省农地城市流转的特征 | 第60-63页 |
4.1.3 广东省农地城市流转的变化历程 | 第63-66页 |
4.2 广东省农地城市流转的利益分配机制现状 | 第66-71页 |
4.2.1 广东省农地城市流转的利益补偿机制的现状 | 第66-68页 |
4.2.2 广东省农地城市流转中政府收益的现状 | 第68-71页 |
4.3 广东省农地城市流转福利不均衡的现状 | 第71-74页 |
5 农地城市流转中总福利均衡目标分析与不均衡测度 | 第74-104页 |
5.1 农地城市流转中总福利均衡目标分析 | 第74-76页 |
5.1.1 总福利均衡的理论依据 | 第74页 |
5.1.2 基于总剩余角度考察农地城市流转总福利的实际表现 | 第74-75页 |
5.1.3 农地城市流转总福利均衡与总福利不均衡的分析思路 | 第75-76页 |
5.2 农地城市流转中总福利不均衡(即总福利损失)的理论分析 | 第76-86页 |
5.2.1 理论假设 | 第76页 |
5.2.2 农地城市流转中总福利损失的理论分析 | 第76-81页 |
5.2.3 测度农地城市中流转总福利损失的模型 | 第81-86页 |
5.3 农地城市流转中总福利损失的实证分析 | 第86-103页 |
5.3.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86-96页 |
5.3.2 模型的估计和结果 | 第96-102页 |
5.3.3 农地城市流转总福利损失测算 | 第102-103页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103-104页 |
6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分配的均衡目标测算与不均衡测度 | 第104-133页 |
6.1 引言 | 第104-105页 |
6.2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分配的均衡目标测算 | 第105-118页 |
6.2.1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05-106页 |
6.2.2 基于权利贡献角度的农地城市流转福利增量形成分析 | 第106-107页 |
6.2.3 基于权利贡献的福利增量分配均衡目标测算模型构建 | 第107-111页 |
6.2.4 福利增量分配均衡目标实证测算——以广东省8个典型城市为例 | 第111-117页 |
6.2.5 小结 | 第117-118页 |
6.3 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分配不均衡测度 | 第118-133页 |
6.3.1 三层次土地交易市场中农地城市流转福利分配理论分析 | 第118-120页 |
6.3.2 农地城市流转中三层次福利分配模型推导 | 第120-122页 |
6.3.3 数据来源与测算说明 | 第122-123页 |
6.3.4 福利分配不均衡现状的实证测度:以广东21个地级市为例 | 第123-131页 |
6.3.5 小结 | 第131-133页 |
7 农地城市流转农民内部福利均衡目标界定与不均衡状况测度 | 第133-156页 |
7.1 引言 | 第133页 |
7.2 农民内部福利变化与福利差距的均衡目标界定 | 第133-135页 |
7.3 农民内部福利不均衡测度的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 第135-141页 |
7.3.1 研究方法选择 | 第135-139页 |
7.3.2 数据说明 | 第139-141页 |
7.4 福利评价指标选择、边界值设定与赋值 | 第141-143页 |
7.4.1 福利评价功能性指标选择 | 第141-142页 |
7.4.2 各类功能性指标的边界值设定与赋值 | 第142-143页 |
7.5 农民内部福利不均衡测度的实证过程 | 第143-154页 |
7.5.1 各类功能性指标权重的测算 | 第143-146页 |
7.5.2 农地城市流转前后农民福利指数测算 | 第146-152页 |
7.5.3 失地农民内部福利差异的三类指数测算 | 第152-154页 |
7.6 小结与讨论 | 第154-156页 |
7.6.1 研究小结 | 第154页 |
7.6.2 讨论与说明 | 第154-156页 |
8 结论、政策建议与讨论 | 第156-168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56-157页 |
8.1.1 关于农地城市流转总福利均衡 | 第156页 |
8.1.2 关于农地城市流转不同利益集团福利分配均衡 | 第156-157页 |
8.1.3 关于农地城市流转农民内部福利均衡 | 第157页 |
8.2 农地城市流转福利均衡政策建议 | 第157-166页 |
8.2.1 农地征收制度的改革建议 | 第157-159页 |
8.2.2 土地收益分配及利益保障机制建设的相关建议 | 第159-163页 |
8.2.3 土地产权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163-164页 |
8.2.4 土地税收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164-165页 |
8.2.5 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165页 |
8.2.6 土地宏观调控机制的政策建议 | 第165-166页 |
8.3 不足与展望 | 第166-168页 |
8.3.1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66-167页 |
8.3.2 研究展望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8页 |
附录 | 第178-202页 |
附录1 第5章5.3.2部分的统计检验结果和面板回归结果 | 第178-193页 |
附录2 广东省农地城市流转福利影响调查问卷(农户类) | 第193-200页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 第200-201页 |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第201-202页 |
致谢 | 第202-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