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基于GIS的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视觉评价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1 绪论第15-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0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8-20页
2 景观视觉评价相关理论基础第20-29页
    2.1 相关概念第20-22页
        2.1.1 景观第20页
        2.1.2 景观视觉第20-21页
        2.1.3 地理信息系统第21页
        2.1.4 景观生态学第21-22页
    2.2 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方法体系第22-25页
        2.2.1 景观视觉敏感度第22页
        2.2.2 相对坡度影响(S_1a)第22-23页
        2.2.3 相对距离影响(S_1d)第23-24页
        2.2.4 出现几率影响(St)第24页
        2.2.5 醒目度影响(S1c)第24页
        2.2.6 景观视觉敏感度的综合分析(S1)第24-25页
    2.3 景观生态因子评价体系第25-29页
        2.3.1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第25页
        2.3.2 边缘对比指数因子第25-26页
        2.3.3 边缘对比指数计算方程式第26-29页
3 城市山地公园综合景观评价方法构建第29-33页
    3.1 层次分析法构建评测模型第29-30页
        3.1.1 层次分析法第29页
        3.1.2 层次结构模型第29-30页
        3.1.3 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第30页
    3.2 美景度评价法第30-31页
        3.2.1 SBE法概述第31页
    3.3 景观的空间分析法第31-32页
        3.3.1 GIS空间分析法第31-32页
        3.3.2 格局指数方法第32页
    3.4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视觉模型构建第32-33页
4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视觉评价理论框架第33-44页
    4.1 景观视觉概念界定第33页
    4.2 研究内容第33页
    4.3 评价技术路线第33-35页
    4.4 理论框架第35-36页
    4.5 评价指标确立第36-38页
        4.5.1 评价指标的原则第36-37页
        4.5.2 评价指标的确立第37-38页
    4.6 AHP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第38-42页
        4.6.1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原则第38-39页
        4.6.2 矩阵构建并赋值第39-40页
        4.6.3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第40-42页
    4.7 评价数据的处理第42页
    4.8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原则第42-44页
        4.8.1 科学性原则第43页
        4.8.2 系统性原则第43页
        4.8.3 创新性原则第43页
        4.8.4 实用性原则第43-44页
5 金鸡山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视觉综合评价研究第44-71页
    5.1 评价实例选取第44页
    5.2 研究区概况第44页
    5.3 研究区评价实证第44-46页
        5.3.1 景区研究对象选取第44页
        5.3.2 电子数据获取及整理第44-46页
    5.4 评价准备第46-47页
        5.4.1 评价样本处理第46页
        5.4.2 评价准备第46-47页
    5.5 评价阶段第47-61页
        5.5.1 景观美景度评价第47-48页
        5.5.2 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第48-58页
            5.5.2.1 数据处理阶段第48页
            5.5.2.2 评价阶段第48-58页
        5.5.3 视觉生态因子评价第58-61页
    5.6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视觉评价结果与分析第61-71页
        5.6.1 景观美景度评价第61-62页
        5.6.2 景观视觉敏感度综合评价第62-63页
        5.6.3 景观视觉生态评价第63-65页
        5.6.4 景观视觉综合评价第65-71页
6 结论与讨论第71-75页
    6.1 结论第71-73页
    6.2 讨论第73页
    6.3 创新与不足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附录第80-8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下一篇:闽东北廊桥景观分析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