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旅游体验时代的到来 | 第11页 |
1.1.2 养生旅游市场广阔 | 第11-12页 |
1.1.3 竹林旅游发展瓶颈亟需突破 | 第12页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7-18页 |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8-31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25页 |
2.1.1 国内外旅游感官体验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1.2 国内外森林养生旅游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1.3 国内竹林旅游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2.1.4 研究动态评述及其趋势 | 第24-25页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2.2.1 旅游感官体验 | 第26页 |
2.2.2 竹林养生旅游 | 第26-27页 |
2.2.3 旅游资源开发 | 第27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3.1 体验经济理论 | 第28页 |
2.3.2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2.3.3 旅游六要素理论 | 第29-30页 |
2.4 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 | 第30-31页 |
3 竹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概况 | 第31-34页 |
3.1 中国竹林资源现状概况 | 第31-32页 |
3.2 竹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概述 | 第32-34页 |
3.2.1 竹林自然旅游资源 | 第32页 |
3.2.2 竹林文化旅游资源 | 第32-34页 |
4 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分析 | 第34-39页 |
4.1 视觉养生旅游资源 | 第34-35页 |
4.1.1 竹林景观审美养生资源 | 第34页 |
4.1.2 竹林色彩养生资源 | 第34-35页 |
4.2 听觉养生旅游资源 | 第35页 |
4.2.1 竹林自然音律养生资源 | 第35页 |
4.2.2 竹制乐器音律养生资源 | 第35页 |
4.3 嗅觉养生旅游资源 | 第35-36页 |
4.4 触觉养生旅游资源 | 第36页 |
4.5 味觉养生旅游资源 | 第36-37页 |
4.5.1 竹的益体疗疾功效 | 第36-37页 |
4.5.2 竹的养颜美容功效 | 第37页 |
4.6 悟觉养生旅游资源 | 第37-39页 |
4.6.1 竹子寓意养生资源 | 第38页 |
4.6.2 竹子禅韵养生资源 | 第38页 |
4.6.3 竹子艺术养生资源 | 第38-39页 |
5 游客认知、意愿和期望调查分析 | 第39-52页 |
5.1 调研地选择 | 第39-40页 |
5.2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40-41页 |
5.2.1 问卷设计 | 第40-41页 |
5.2.2 数据收集 | 第41页 |
5.3 调研结果分析 | 第41-51页 |
5.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1-42页 |
5.3.2 样本信息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9页 |
5.3.3 线性回归分析 | 第49-51页 |
5.4 小结 | 第51-52页 |
6 感官体验视角下竹林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 第52-65页 |
6.1 开发思路 | 第52页 |
6.2 基于感官体验的旅游六要素开发 | 第52-57页 |
6.2.1 视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第53-54页 |
6.2.2 听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第54-55页 |
6.2.3 嗅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第55页 |
6.2.4 触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第55-56页 |
6.2.5 味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第56-57页 |
6.2.6 悟觉养生旅游的要素创意 | 第57页 |
6.3 竹林养生旅游要素智慧化开发 | 第57-61页 |
6.3.1 "食"要素智慧化 | 第58页 |
6.3.2 "住"要素智慧化 | 第58-59页 |
6.3.3 "行"要素智慧化 | 第59页 |
6.3.4 "游"和"娱"要素智慧化 | 第59-60页 |
6.3.5 "购"要素智慧化 | 第60-61页 |
6.4 竹林养生旅游模式 | 第61-65页 |
6.4.1 康体休闲模式 | 第61-62页 |
6.4.2 养生科普模式 | 第62页 |
6.4.3 健康管理模式 | 第62页 |
6.4.4 疗程服务模式 | 第62-63页 |
6.4.5 银发养老模式 | 第63-6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66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