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 生物传感器 | 第10-11页 |
1.1 生物传感器简介 | 第10页 |
1.2 生物传感器应用 | 第10-11页 |
1.2.1 食品工业 | 第10-11页 |
1.2.2 环境监测 | 第11页 |
1.2.3 医学领域 | 第11页 |
2 纳米材料 | 第11-13页 |
1.1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1-12页 |
1.2 纳米效应 | 第12-13页 |
1.2.1 表面效应 | 第12页 |
1.2.2 小尺寸效应 | 第12页 |
1.2.3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2页 |
1.2.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2页 |
1.2.5 介电限域效应 | 第12-13页 |
1.3 功能化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3页 |
3 本文构思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内滤效应结合新型绿色荧光碳量子点用于血液中癌症标记物β-葡萄糖醛酸酶的检测 | 第15-30页 |
1 引言 | 第15-1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7-18页 |
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17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17-18页 |
2.3 N-CQDs的合成与纯化 | 第18页 |
2.4 GLU活性检测和抑制剂筛选 | 第18页 |
2.5 实际血清样品分析 | 第1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8-29页 |
3.1 合成N-CQDs的表征 | 第18-20页 |
3.2 基于内滤效应(IFE)的荧光传感机制 | 第20-22页 |
3.3 GLU检测性能分析 | 第22-26页 |
3.4 临床血清样品分析 | 第26-27页 |
3.5 GLU抑制剂筛选 | 第27-29页 |
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碳量子点的比率型荧光传感器的构建并用于汞离子和谷胱甘肽的检测 | 第30-45页 |
1 引言 | 第30-3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1-32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2.3 CDs的合成与纯化 | 第32页 |
2.4 荧光实验 | 第32-33页 |
2.5 氧化应激模型构建和血液样品的处理 | 第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3.1 合成CDs的表征 | 第33-34页 |
3.2 检测原理探究 | 第34-36页 |
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36-37页 |
3.4 实验性能评估 | 第37-42页 |
3.5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2-43页 |
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碱性磷酸酶结合Ag-Ag_3PO_4纳米酶实现的双重信号放大策略用于农残的比色检测 | 第45-56页 |
1 引言 | 第45-4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47-48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48页 |
2.3 菱形十二面体Ag_3PO_4的合成 | 第48页 |
2.4 分析实验 | 第48页 |
2.5 样品分析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3.1 机理验证 | 第49-50页 |
3.2 Ag-Ag_3PO_4纳米酶催化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3.3 ALP活性分析 | 第51页 |
3.4 2,4-D检测性能分析 | 第51-54页 |
3.5 选择性分析 | 第54页 |
3.6 样品分析 | 第54-55页 |
4 小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