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22页 |
1.2.1 现场观测 | 第10-12页 |
1.2.2 模型试验 | 第12-14页 |
1.2.3 理论研究 | 第14-19页 |
1.2.4 梯度理论 | 第19-21页 |
1.2.5 梯度理论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挡土墙土压力非线性周期分布内变量梯度模型 | 第24-41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Mohr-Couloumb强度破坏准则 | 第25-26页 |
2.3 具有下降段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6-27页 |
2.4 加入静水压力梯度项后的梯度模型 | 第27-32页 |
2.5 弹塑性分区和控制系数的确定 | 第32-35页 |
2.6 挡土墙土压力工程实例计算 | 第35-40页 |
2.6.1 内变量梯度模型求解土压力随墙高的分布 | 第36-37页 |
2.6.2 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求解土压力随墙高的分布 | 第37-38页 |
2.6.3 不同土压力理论求解土压力随墙高的分布的对比 | 第38-40页 |
2.7 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考虑内禀尺寸变化的内变量梯度模型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内禀尺寸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 第41-44页 |
3.3 考虑内禀尺寸随墙高变化的梯度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3.4 挡土墙土压力工程实例计算 | 第47-54页 |
3.4.1 讨论第一种情况的土压力分布 | 第48-51页 |
3.4.2 讨论第二种情况的土压力分布 | 第51-54页 |
3.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考虑位移的挡土墙内变量梯度模型 | 第55-69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土压力和侧向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 第56-57页 |
4.3 建立位移和应变之间关系 | 第57-60页 |
4.4 考虑位移的内变量梯度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4.5 挡土墙土压力工程实例计算 | 第62-68页 |
4.5.1 考虑位移的固定内禀尺寸内变量梯度模型求解 | 第62-66页 |
4.5.2 考虑位移的变内禀尺寸内变量梯度模型求解 | 第66-68页 |
4.6 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考虑转动的挡土墙内变量梯度模型 | 第69-82页 |
5.1 引言 | 第69-71页 |
5.2 位移模式与等效内摩擦角的发挥 | 第71-74页 |
5.2.1 挡土墙不同位移模式的定量表示 | 第71-72页 |
5.2.2 转动模式时等效内摩擦角的发挥 | 第72-74页 |
5.3 转动模式时内变量梯度模型的建立 | 第74-76页 |
5.3.1 挡土墙绕墙顶转动 | 第74-75页 |
5.3.2 挡土墙绕墙底转动 | 第75-76页 |
5.4 挡土墙土压力工程实例计算 | 第76-81页 |
5.4.1 挡土墙绕墙顶转动 | 第77-79页 |
5.4.2 挡土墙绕墙底转动 | 第79-81页 |
5.5 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