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旅游用地分类体系构建及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以南京东郊风景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图目录第8-9页
表目录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概述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标第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9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8页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思路、框架和方法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第20页
        1.3.3 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第22-26页
    2.1 相关概念第22-23页
        2.1.1 土地、土地类型及土地利用第22页
        2.1.2 旅游与土地的关系第22页
        2.1.3 旅游用地的概念第22-23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3-26页
        2.2.1 区位论第23-24页
        2.2.2 地租与地价理论第24页
        2.2.3 空间结构理论第24-25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6页
第3章 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的构建第26-39页
    3.1 旅游用地分类的依据第26-28页
    3.2 旅游用地分类的原则第28-29页
        3.2.1 系统科学性原则第28页
        3.2.2 生态保护原则第28-29页
        3.2.3 可操作性原则第29页
        3.2.4 综合效益原则第29页
        3.2.5 土地用途一致性和利用方式差异性原则第29页
    3.3 旅游用地分类的影响因素第29-31页
        3.3.1 经济因素第30页
        3.3.2 市场因素第30页
        3.3.3 生态因素第30页
        3.3.4 社会因素第30-31页
        3.3.5 政策导向因素第31页
    3.4 旅游用地分类体系构建的方法第31-32页
    3.5 旅游用地分类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39页
        3.5.1 旅游用地分类指标的预建立第32-33页
        3.5.2 旅游用地分类指标的筛选与确定第33-35页
        3.5.3 旅游用地分类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37页
        3.5.4 旅游用地分类体系构建的意义第37-39页
第4章 南京东郊风景区的旅游用地分类及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第39-55页
    4.1 南京东郊风景区概况第39-40页
    4.2 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分类分析第40-45页
        4.2.1 建立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的GIS数据库第40-42页
        4.2.2 构建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第42-45页
    4.3 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空间分布及空间结构现状分析第45-51页
        4.3.1 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空间分布现状第45-46页
        4.3.2 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空间分布分析第46-48页
        4.3.3 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空间结构分析第48-51页
    4.4 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第51-55页
第5章 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空间结构优化第55-59页
    5.1 空间结构优化目标第55页
    5.2 空间结构优化原则第55-56页
        5.2.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第55页
        5.2.2 以人为本原则第55页
        5.2.3 依托城市中心原则第55-56页
    5.3 空间结构优化思路第56-57页
    5.4 空间结构优化保障第57-59页
        5.4.1 加强对政府的监管力度,健全旅游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第57-58页
        5.4.2 优化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空间格局,规划要先行第58页
        5.4.3 正确处理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用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第58页
        5.4.4 协调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第58-59页
第6章 结论与探讨第59-61页
    6.1 研究结论第59页
    6.2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第59-61页
        6.2.1 创新点第59-60页
        6.2.2 不足之处第60-61页
附录A第61-62页
附录B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载无线自组网中MIMO技术的应用与信道建模
下一篇:三相Z源整流器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