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网络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流计算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6页 |
1.3.1 数据适配节点 | 第15页 |
1.3.2 数据分析节点 | 第15页 |
1.3.3 节点之间事件路由和处理机制 | 第15-16页 |
1.3.4 论文主要工作小结 | 第16页 |
1.4 论文总体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第17-20页 |
2.1 分布式计算及流计算 | 第17-18页 |
2.2 Winpcap | 第18-20页 |
2.2.1 Winpcap概述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分析平台需求分析 | 第20-24页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0-22页 |
3.1.1 数据分析节点 | 第20-21页 |
3.1.2 数据适配节点 | 第21-22页 |
3.2 软件性能需求 | 第22页 |
3.3 环境需求分析 | 第22-24页 |
3.3.1 支持硬件平台 | 第22-23页 |
3.3.2 支持操作系统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关键问题研究 | 第24-34页 |
4.1 技术背景 | 第24-25页 |
4.2 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 第25页 |
4.3 现有技术的缺点及本文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 第25-26页 |
4.4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26-27页 |
4.4.1 两大核心节点及其部署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4.5 节点可扩展性的设计 | 第27-29页 |
4.5.1 事件作为通信的媒介 | 第27-28页 |
4.5.2 节点伸缩性及流水线作业方式 | 第28-29页 |
4.6 系统分析处理实时性设计 | 第29-30页 |
4.7 海量数据处理能力设计 | 第30页 |
4.8 节点基本结构设计 | 第30-32页 |
4.8.1 节点公共基础结构 | 第30-31页 |
4.8.2 通信层 | 第31-32页 |
4.8.3 容器层 | 第32页 |
4.9 自定义故障类型设计 | 第32-33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节点设计与实现 | 第34-54页 |
5.1 数据分析节点设计 | 第34-36页 |
5.1.1 通信层 | 第35页 |
5.1.2 容器层 | 第35页 |
5.1.3 逻辑层 | 第35-36页 |
5.2 数据分析节点实现 | 第36-54页 |
5.2.1 逻辑管理模块 | 第36-38页 |
5.2.2 事件收发模块 | 第38-42页 |
5.2.3 数据处理容器模块 | 第42-44页 |
5.2.4 节点管理模块 | 第44-48页 |
5.2.5 数据分析实例 | 第48-52页 |
5.2.6 数据分析流程图 | 第52-54页 |
第六章 数据适配节点设计与实现 | 第54-62页 |
6.1 数据适配节点设计 | 第54-56页 |
6.1.1 通信层 | 第55页 |
6.1.2 容器层 | 第55-56页 |
6.1.3 逻辑层 | 第56页 |
6.2 数据适配节点实现 | 第56-62页 |
6.2.1 数据适配节点类图 | 第56-57页 |
6.2.2 数据收发模块、数据适配实例数据处理容器模块 | 第57-59页 |
6.2.3 逻辑管理模块 | 第59页 |
6.2.4 节点管理模块 | 第59页 |
6.2.5 数据适配节点工作流程图 | 第59-62页 |
第七章 测试 | 第62-70页 |
7.1 测试环境 | 第62页 |
7.2 测试内容 | 第62-63页 |
7.3 单节点处理能力的测试 | 第63-64页 |
7.3.1 测试部署环境 | 第63页 |
7.3.2 测试内容及结论 | 第63-64页 |
7.4 平台健壮性测试 | 第64-65页 |
7.4.1 节点断开重连示例 | 第64-65页 |
7.5 网络数据包超时示例 | 第65-69页 |
7.5.1 测试部署环境 | 第65-66页 |
7.5.2 网络数据包超时测试设计 | 第66-67页 |
7.5.3 网络数据包超时测试过程及结果 | 第67-69页 |
7.6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