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相关概念与模式 | 第17-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高职院校 | 第17-18页 |
2.1.2 校企合作 | 第18-19页 |
2.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 第19-22页 |
2.2.1“订单式”模式 | 第19-20页 |
2.2.2“工学交替”模式 | 第20-21页 |
2.2.3“服务学习”模式 | 第21-22页 |
第3章 A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 | 第22-33页 |
3.1 A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 第22-23页 |
3.2 A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种形式 | 第23-27页 |
3.2.1 校企共建职教集团 | 第23-24页 |
3.2.2 建立特色专业学院 | 第24-26页 |
3.2.3 拓展国际合作办学 | 第26-27页 |
3.3 A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27-33页 |
3.3.1 建立“B+P+0”模式 | 第27-29页 |
3.3.2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 第29-33页 |
第4章 A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经验及不足分析 | 第33-43页 |
4.1 A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 | 第33-37页 |
4.1.1 依托行业办学 | 第33-34页 |
4.1.2 紧贴区域经济发展设置专业 | 第34-36页 |
4.1.3 创建生产性实训室 | 第36-37页 |
4.2 A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 第37-43页 |
4.2.1 现有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8页 |
4.2.2 校企合作资源配置不均衡 | 第38-40页 |
4.2.3 校企文化不对接 | 第40-41页 |
4.2.4 教师队伍不合理 | 第41-43页 |
第5章 完善A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 第43-51页 |
5.1 创新内部治理模式及反馈机制 | 第43-45页 |
5.1.1 创新内部治理模式 | 第43-44页 |
5.1.2 建立校企合作反馈机制 | 第44-45页 |
5.2 打造校企资源共享平台 | 第45-46页 |
5.2.1 共建工业职教园区 | 第45页 |
5.2.2 组建科研团队 | 第45页 |
5.2.3 开办研发中心、培训基地 | 第45-46页 |
5.3 带动企业文化进校园 | 第46-48页 |
5.3.1 建设企业文化墙 | 第46页 |
5.3.2 组建创业者俱乐部 | 第46-47页 |
5.3.3 建设信息化校园系统 | 第47-48页 |
5.4 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 第48-51页 |
5.4.1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信息库 | 第48页 |
5.4.2 外派教师参加培训 | 第48-49页 |
5.4.3 建立教师驻企工作站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