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旅客运输论文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模型及优化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4页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页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基础理论第16-26页
    2.1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概念和原则第16-18页
        2.1.1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概述第16页
        2.1.2 换乘枢纽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2.1.3 换乘衔接的组织原则第17-18页
    2.2 换乘枢纽的功能和需求特性第18-20页
        2.2.1 换乘枢纽的功能第18-19页
        2.2.2 换乘枢纽的需求特性第19-20页
    2.3 换乘枢纽的衔接布局第20-23页
        2.3.1 换乘枢纽的衔接方式分析第20-21页
        2.3.2 换乘系统空间布局形式分析第21-23页
    2.4 换乘枢纽内部流线分析第23-25页
        2.4.1 流线组织的概念第23-24页
        2.4.2 流线组织原则第24页
        2.4.3 流线分类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组织匹配度与可靠度研究第26-36页
    3.1 铁路客流的影响因素和换乘客流结构分析第26-27页
        3.1.1 铁路客流影响的因素第26-27页
        3.1.2 客流结构分析第27页
    3.2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客流预测第27-31页
        3.2.1 交通换乘方式预测模型第28页
        3.2.2 Logit模型预测换乘分担率第28-29页
        3.2.3 换乘方式模型的求解第29-31页
    3.3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协调研究第31-33页
        3.3.1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匹配度第31-32页
        3.3.2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协调分析第32-33页
    3.4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时间可靠度研究第33-35页
        3.4.1 铁路客运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间衔接第33-35页
        3.4.2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时间可靠度分析第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参数动态仿真第36-43页
    4.1 仿真软件第36-37页
        4.1.1 仿真软件介绍第36页
        4.1.2 仿真软件功能第36-37页
    4.2 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客流特性第37-39页
        4.2.1 换乘枢纽内客流走行的特点第37-39页
        4.2.2 换乘枢纽内客流走行占用空间的特点第39页
    4.3 换乘设施的参数分析第39-41页
        4.3.1 换乘步行通道的分析第39-40页
        4.3.2 换乘处楼扶梯的分析第40-41页
    4.4 换乘枢纽换乘设施设计配置参数仿真第41-42页
        4.4.1 仿真思路第41-42页
        4.4.2 仿真模型第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兰州西客站实例分析第43-57页
    5.1 兰州西客站概述第43-44页
    5.2 兰州西客站铁路与轨道交通运能衔接分析第44-50页
        5.2.1 客流分担率预测第44-46页
        5.2.2 兰州西客站远期换乘量计算第46-47页
        5.2.3 兰州西客站铁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能衔接分析第47-49页
        5.2.4 远景年兰州西客站地铁站运行计划建议第49-50页
    5.3 兰州西客站换乘设施仿真分析第50-56页
        5.3.1 换乘通道设计分析第50-51页
        5.3.2 换乘楼梯处设计分析第51-54页
        5.3.3 闸机设计分析第54-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尺寸工程的B柱U形件装配偏差优化研究
下一篇:Gd含量及制备工艺对Mg-Gd-Y-Zn-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