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研究--以武汉市X社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缘起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0页
        1.3.2 参与观察法第10-11页
        1.3.3 访谈法第11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3页
        1.4.1 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第11-12页
        1.4.2 偏差行为的概念界定第12-13页
第2章 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第13-17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2.1.1 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2.1.2 小组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女偏差行为研究第14-15页
    2.2 小组工作介入的理论依据第15-17页
        2.2.1 认知行为理论第15-16页
        2.2.2 社会支持理论第16-17页
第3章 武汉市X社区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的基本概况第17-22页
    3.1 武汉市X社区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第17页
    3.2 武汉市X社区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的表现及其案例分析第17-19页
    3.3 流动儿童偏差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19-22页
        3.3.1 家庭功能的失调第19-20页
        3.3.2 学校教育存在漏洞第20页
        3.3.3 大众传媒的误导作用第20-21页
        3.3.4 自我调节失衡第21-22页
第4章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及活动评估第22-34页
    4.1 武汉市X社区流动儿童需求评估第22页
    4.2 小组工作过程第22-34页
        4.2.1 “化茧成蝶·阳光少年”小组方案介绍第22-24页
        4.2.2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第24-31页
        4.2.3 小组活动评估第31-34页
第5章 小组工作介入服务的反思第34-37页
    5.1 小组工作介入的优势与不足第34-35页
        5.1.1 小组工作方法的优势第34页
        5.1.2 小组工作服务的不足第34-35页
    5.2 研究结论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附录第39-41页
    附录一第39-40页
    附录二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公租房开发建设之主体及其权责界分
下一篇: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