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4页 |
(三) 本文的内容框架 | 第14页 |
(四)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一、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发展的新趋势 | 第15-23页 |
(一) 保障性住房发展到现阶段的历史选择 | 第15-17页 |
(二) 公租房制度的比较性优势分析 | 第17-19页 |
(三) 公租房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1. 公租房制度的宪法基础 | 第19-20页 |
2. 公租房制度的经济法基础 | 第20-23页 |
二、公租房开发建设之模式 | 第23-29页 |
(一) 开发建设模式:确定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及其权责的基础 | 第23页 |
(二) 我国公租房开发建设的三种模式 | 第23-25页 |
1. 模式一:政府建设、政府持有 | 第23-24页 |
2. 模式二:企业配建、政府回购 | 第24页 |
3. 模式三:企业建设、企业持有 | 第24-25页 |
(三) 对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四) 我国公租房开发建设模式的应然选择 | 第27-29页 |
三、公租房开发建设之主体 | 第29-41页 |
(一) 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之演变 | 第29-31页 |
(二) 政府——公租房开发建设的原主体 | 第31-35页 |
1. 原主体地位之法理依据 | 第32-34页 |
2. 原主体地位之国内外实践考察 | 第34-35页 |
(三) 企业及非营利性组织——公租房开发建设的派生主体 | 第35-41页 |
1. 派生主体地位之理论依据 | 第36-38页 |
2. 派生主体地位之国内外实践考察 | 第38-41页 |
四、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之权责界分 | 第41-55页 |
(一) 我国公租房开发建设中主体权责不清的困境 | 第41-46页 |
1. 授权与限权之惑——政府和企业之间权责定位不明 | 第41-44页 |
2. 事权与财权之争——中央和地方责任分担机制不合理 | 第44-46页 |
(二) 我国公租房开发建设主体权责之思考与建议 | 第46-55页 |
1. 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 | 第46-48页 |
2. 中央与地方事权分担具体化 | 第48-52页 |
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52-53页 |
4. 建立第三方专业管理体系 | 第53-54页 |
5. 建立全方位监管机制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