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致谢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50页 |
1.1 网络拥塞控制与拥塞控制系统的结构、分类 | 第14-19页 |
1.1.1 网络拥塞和拥塞发生的原因 | 第14-16页 |
1.1.2 拥塞控制及其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1.3 拥塞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分类 | 第17-19页 |
1.2 基于端主机的拥塞控制策略 | 第19-31页 |
1.2.1 TCP拥塞控制策略及改进 | 第20-26页 |
1.2.1.1 TCP拥塞控制的基本算法 | 第20-21页 |
1.2.1.2 TCP拥塞控制算法的改进 | 第21-26页 |
1.2.2 TCP友好的拥塞控制策略 | 第26-30页 |
1.2.2.1 基于窗口的TCP友好的拥塞控制 | 第26-28页 |
1.2.2.2 基于速率的TCP友好的拥塞控制 | 第28-30页 |
1.2.3 显式拥塞指示ECN | 第30-31页 |
1.3 基于通信子网的拥塞控制策略 | 第31-40页 |
1.3.1 队列调度算法 | 第32-33页 |
1.3.2 队列管理策略 | 第33-40页 |
1.3.2.1 丢尾算法(DropTail) | 第33-34页 |
1.3.2.2 主动队列管理策略 | 第34-40页 |
1.4 TCP/IP网络模型研究进展 | 第40-46页 |
1.4.1 TCP吞吐量模型 | 第41-42页 |
1.4.2 TCP的随机微分方程模型 | 第42页 |
1.4.3 TCP/AQM微分方程模型 | 第42-45页 |
1.4.4 TCP/AQM对偶模型 | 第45-46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46-47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47-48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二章 基于端主机的拥塞控制策略研究 | 第50-78页 |
2.1 一种新的TCP快速恢复算法:即时恢复算法 | 第50-65页 |
2.1.1 TCP拥塞控制概况 | 第51-52页 |
2.1.2 TCP拥塞控制的快速重传/快速恢复算法 | 第52-54页 |
2.1.3 即时恢复算法 | 第54-56页 |
2.1.4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6-65页 |
2.2 基于显式速率的TCP友好的UDP拥塞控制策略 | 第65-75页 |
2.2.1 UDP拥塞控制策略概况 | 第65-67页 |
2.2.1.1 UDP数据传输方式的缺陷及原因 | 第65页 |
2.2.1.2 TCP友好的UDP拥塞控制策略及其不足 | 第65-67页 |
2.2.2 ER-UDP拥塞控制策略 | 第67-69页 |
2.2.2.1 ER-UDP端主机控制机制 | 第67-68页 |
2.2.2.2 ER-UDP路由器机制 | 第68-69页 |
2.2.3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9-75页 |
2.2.3.1 瓶颈链路采用Droptail的队列管理策略。 | 第69-72页 |
2.2.3.2 瓶颈链路采用RED的队列管理策略。 | 第72-75页 |
2.2.3.3 实验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75页 |
2.3 小结 | 第75-78页 |
第三章 基于模型的通信子网拥塞控制策略研究 | 第78-112页 |
3.1 TCP/IP网络动态模型描述 | 第79-96页 |
3.1.1 TCP/IP网络建模概述 | 第79-80页 |
3.1.2 IP网络的路由器的模型描述 | 第80-83页 |
3.1.3 简单IP网络的模型描述及验证 | 第83-90页 |
3.1.3.1 路由器A的数学模型 | 第84-85页 |
3.1.3.2 路由器B的数学模型 | 第85页 |
3.1.3.3 实验与模型验证 | 第85-90页 |
3.1.4 TCP的模型描述 | 第90-93页 |
3.1.4.1 TCP控制器的结构 | 第90-91页 |
3.1.4.2 TCP拥塞控制的模型 | 第91-93页 |
3.1.5 简单TCP/IP网络的模型及验证 | 第93-96页 |
3.1.5.1 网络的模型结构 | 第93页 |
3.1.5.2 实验与模型验证 | 第93-96页 |
3.2 基于模型的AQM控制策略 | 第96-109页 |
3.2.1 模型基础上的现有AQM策略分析 | 第97-101页 |
3.2.1.1 RED性能分析 | 第97-99页 |
3.2.1.2 PI性能分析 | 第99-101页 |
3.2.2 队列管理的目标及队列长度与丢失概率关系分析 | 第101-103页 |
3.2.2.1 队列管理策略的控制目标 | 第101页 |
3.2.2.2 队列长度与丢失概率关系的分析 | 第101-103页 |
3.2.3 非线性补偿的AQM策略 | 第103-109页 |
3.2.3.1 指数的非线性补偿方式 | 第103-104页 |
3.2.3.2 幂指数的补偿方式 | 第104页 |
3.2.3.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104-109页 |
3.3 小结 | 第109-11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4.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2-113页 |
4.2 网络拥塞控制的难点和值得研究的方向 | 第113-114页 |
4.3 小结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个人简介 | 第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文章 | 第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