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32页 |
1.1 前言 | 第8页 |
1.2 1,3-偶极环加成反应 | 第8-15页 |
1.2.1 1,3-偶极环加成反应机理 | 第10-11页 |
1.2.2 1,3-偶极环加成的应用 | 第11-15页 |
1.3 氧化腈偶极体系 | 第15-20页 |
1.3.1 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16页 |
1.3.2 腈氧化合物的应用 | 第16-20页 |
1.4 苯并异噻唑-2,2-二氧化物衍生物 | 第20-24页 |
1.5 异噁唑类化合物 | 第24-30页 |
1.6 选题依据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40页 |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32-34页 |
2.2 N-甲基-1,3-二氢-苯并异噻唑-2,2-二氧化物的合成 | 第34-35页 |
2.2.1 N-(2-溴-苯基)-甲基磺酰胺2的合成 | 第34页 |
2.2.2 N-(2-溴苯基)-N-甲基-甲基磺酰胺3的合成 | 第34-35页 |
2.2.3 1-甲基-1,3-二氢-苯并异噻唑-2,2-二氧化物4的合成 | 第35页 |
2.3 含双键的苯并异噻唑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35-37页 |
2.3.1 3-亚乙基-1-甲基-1,3-二氢-苯并异噻唑-2,2-二氧化物7a、8a等的合成 | 第35-36页 |
2.3.2 3-苯亚甲基-1-甲基-1,3-二氢-苯并异噻唑-2,2-二氧化物7c、8c等的合成 | 第36-37页 |
2.4 氯化醛肟的合成 | 第37页 |
2.5 苯并异噻唑类双键衍生物与氧化腈的1,3-偶极环加成 | 第37-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54页 |
3.1 反应历程 | 第40-44页 |
3.1.1 6-亚甲基-2,4-亚胺基环己二烯中间体 | 第41-43页 |
3.1.2 加成反应历程一 | 第43页 |
3.1.3 反应历程二 | 第43-44页 |
3.2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44-48页 |
3.2.1 反应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5页 |
3.2.2 不同的碱性试剂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3 亲偶极体与氯化肟摩尔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4 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47-48页 |
3.3 不同取代基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反应机理分析 | 第50-52页 |
3.4.1 苯并异噻唑类双键衍生物的合成机理 | 第50-51页 |
3.4.2 苯并异噻唑双键衍生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机理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录 | 第62-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