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3 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 | 第11-15页 |
1.3.1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内涵 | 第11-12页 |
1.3.2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3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3.4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概述 | 第14-15页 |
1.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概述 | 第15-16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6页 |
2.1 自然概况 | 第19页 |
2.2 社会与经济概况 | 第19页 |
2.3 资源概况 | 第19-23页 |
2.3.1 土地资源 | 第19-21页 |
2.3.2 矿产资源 | 第21页 |
2.3.3 水资源 | 第21-22页 |
2.3.4 旅游资源 | 第22页 |
2.3.5 生物多样性资源 | 第22-23页 |
2.4 环境概况 | 第23-26页 |
2.4.1 水环境质量现状 | 第23-24页 |
2.4.2 大气环境现状 | 第24页 |
2.4.3 生态环境现状 | 第24-25页 |
2.4.4 地质环境现状 | 第25-26页 |
3 评价因子选取 | 第26-33页 |
3.1 资源环境承载力衡量指标 | 第26-27页 |
3.2 评价因子筛选原则 | 第27页 |
3.3 单因子选取 | 第27-28页 |
3.4 多因子选取 | 第28-33页 |
3.4.1 评价因子选取 | 第28-31页 |
3.4.2 标准化处理 | 第31页 |
3.4.3 各因子权重 | 第31-33页 |
4 评价过程 | 第33-92页 |
4.1 承载力衡量指标测算 | 第33-38页 |
4.1.1 人口规模预测 | 第33-36页 |
4.1.2 经济规模预测 | 第36-37页 |
4.1.3 国土开发规模测算 | 第37页 |
4.1.4 预测结果 | 第37-38页 |
4.2 单因子评价 | 第38-68页 |
4.2.1 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38-42页 |
4.2.2 城镇建设空间承载力评价 | 第42-45页 |
4.2.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第45-50页 |
4.2.4 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 | 第50-54页 |
4.2.5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 第54-59页 |
4.2.6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 第59-64页 |
4.2.7 生态环境承载力 | 第64-68页 |
4.3 多因子综合评价 | 第68-92页 |
4.3.1 耕地资源承载潜力系数 | 第68-69页 |
4.3.2 人均耕地资源量 | 第69-71页 |
4.3.3 城镇建设空间潜力系数 | 第71-72页 |
4.3.4 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 | 第72-74页 |
4.3.5 人均水资源量 | 第74-75页 |
4.3.6 水资源承载潜力系数 | 第75页 |
4.3.7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第75-76页 |
4.3.8 人均财政支出 | 第76页 |
4.3.9 环保支出总额 | 第76-77页 |
4.3.10 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 第77页 |
4.3.11 地质环境承载潜力系数 | 第77-79页 |
4.3.12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 | 第79页 |
4.3.13 地形坡度分级 | 第79-80页 |
4.3.14 废气治理潜力系数 | 第80页 |
4.3.15 水环境承载力分级 | 第80页 |
4.3.16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第80-81页 |
4.3.17 林地覆盖率 | 第81-83页 |
4.3.18 人均绿当量 | 第83-85页 |
4.3.19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 | 第85页 |
4.3.20 评价分值计算结果 | 第85-86页 |
4.3.21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级 | 第86-92页 |
5 评价结论 | 第92-96页 |
5.1 丽江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第92-93页 |
5.2 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第93页 |
5.3 承载力评价结果的应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规划响应 | 第93-96页 |
5.3.1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制度 | 第93页 |
5.3.2 适当调整全市土地利用战略 | 第93-94页 |
5.3.3 合理调整各类用地控制指标 | 第94-95页 |
5.3.4 科学制定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 第95页 |
5.3.5 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 第95页 |
5.3.6 加大环保投入 | 第95-96页 |
6 GIS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 | 第96-99页 |
6.1 GIS应用的现状 | 第96页 |
6.2 GIS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第96-99页 |
6.2.1 数据管理 | 第96-97页 |
6.2.2 数据格式转换 | 第97页 |
6.2.3 空间定位信息转换 | 第97-98页 |
6.2.4 空间分析 | 第98页 |
6.2.5 制图功能应用 | 第98-99页 |
7 展望 | 第99-101页 |
7.1 工作进展 | 第99页 |
7.2 论文的不足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