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电子鼻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1-15页 |
1.1 电子鼻原理 | 第11-13页 |
1.2 电子鼻在中医药领域应用进展 | 第13-15页 |
1.3 展望 | 第15页 |
2 沉香的本草考证 | 第15-16页 |
3 沉香的传统鉴别 | 第16页 |
4 沉香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其GC-MS分析研究 | 第16-23页 |
4.1 沉香挥发性化学成分 | 第16-21页 |
4.2 沉香GC-MS研究 | 第21-23页 |
前言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1 立题依据 | 第24-25页 |
1.1 沉香疗效确切,资源稀少 | 第24页 |
1.2 沉香因资源稀缺、价格昂贵故而市场上伪劣品众多 | 第24页 |
1.3 沉香的传统鉴别方法简便有效,但受主观因素制约 | 第24页 |
1.4 现代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存在不足,尚待发展 | 第24-25页 |
1.5 电子鼻适于中药复杂气味整体信息检测,能够满足沉香气味研究的需要 | 第25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1 沉香样品的收集与鉴别 | 第25页 |
2.2 沉香电子鼻气味特征与识别研究 | 第25页 |
2.3 沉香气味特征的物质基础研究 | 第25-26页 |
3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样品的收集与鉴别 | 第28-37页 |
1 沉香样品的收集 | 第28-29页 |
2 沉香样品的鉴别 | 第29-35页 |
2.1 经验鉴别 | 第29-33页 |
2.2 薄层鉴别 | 第33-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3.1 沉香经验鉴别 | 第35-36页 |
3.2 沉香薄层鉴别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沉香电子鼻气味特征与识别研究 | 第37-50页 |
1 电子鼻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7-40页 |
1.1 材料 | 第37页 |
1.2 方法 | 第37-38页 |
1.3 结果 | 第38-40页 |
2 电子鼻检测数据特征提取方法筛选 | 第40-41页 |
2.1 软件 | 第40页 |
2.2 方法 | 第40页 |
2.3 结果 | 第40-41页 |
3 沉香气味电子鼻数据预处理及模式识别方法筛选 | 第41-48页 |
3.1 软件 | 第42页 |
3.2 方法 | 第42-43页 |
3.3 结果 | 第43-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4.1 单因素考察 | 第48页 |
4.2 正交实验 | 第48-49页 |
4.3 方法学考察 | 第49页 |
4.4 样品检测 | 第49页 |
4.5 数据预处理方法筛选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沉香气味特征的物质基础研究 | 第50-58页 |
1 沉香顶空进样GC-MS检測 | 第50-52页 |
1.1 材料 | 第50页 |
1.2 方法 | 第50页 |
1.3 结果 | 第50-52页 |
2 沉香顶空进样GC-MS数据与电子鼻数据相关性分析 | 第52-56页 |
2.1 软件 | 第52页 |
2.2 方法 | 第52-53页 |
2.3 结果 | 第53-56页 |
3 沉香气味特征成分结构鉴定 | 第56页 |
4 讨论 | 第56-58页 |
4.1 沉香顶空进样GC-MS检测 | 第57页 |
4.2 沉香气味物质基础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1 沉香样品的收集与鉴别 | 第58页 |
2 沉香气味电子鼻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8页 |
3 电子鼻数据特征提取、预处理与模式识别方法的蹄选 | 第58-59页 |
3.1 数据特征提取方法筛选 | 第58页 |
3.2 数据预处理和模式识别方法筛选 | 第58-59页 |
3.3 优化传感器的尝试 | 第59页 |
4 沉香性状、薄层和电子鼻三种鉴别方法的比较 | 第59页 |
5 沉香气味特征的物质基础研究 | 第59-61页 |
5.1 HS-GC-MS检测方法 | 第59-60页 |
5.2 沉香气味电子鼻响应的物质基础 | 第60页 |
5.3 沉香气味物质基础研究的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