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寒地住区地下停车场布局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 | 第9页 |
1.1.2 居住区地下停车场建设的需求 | 第9页 |
1.1.3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 | 第9-10页 |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1-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7-18页 |
1.4 寒地城市概念 | 第18页 |
1.5 研究内容和范围 | 第18-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研究范围 | 第19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7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研究 | 第22-32页 |
2.1 地下停车场研究 | 第22-24页 |
2.1.1 地下停车场的组成 | 第22页 |
2.1.2 地下停车场的分类 | 第22-23页 |
2.1.3 寒地地下停车场的环境特征 | 第23-24页 |
2.1.4 地下停车场设计相关规范 | 第24页 |
2.2 室内空气质量基础理论 | 第24-26页 |
2.2.1 室内空气品质概念 | 第24-25页 |
2.2.2 国内相关规范 | 第25-26页 |
2.3 室内环境品质评价 | 第26-27页 |
2.3.1 主观评价 | 第26-27页 |
2.3.2 客观评价 | 第27页 |
2.4 地下停车场的空气污染物 | 第27-28页 |
2.5 FLUENT软件 | 第28-31页 |
2.5.1 FLUENT软件概述 | 第28页 |
2.5.2 基本理论与原理 | 第28-30页 |
2.5.3 FLUENT软件特点 | 第30-31页 |
2.5.4 FLUENT计算步骤 | 第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实测住区地下停车场CO浓度分析 | 第32-63页 |
3.1 实测仪器 | 第32-33页 |
3.2 地点选取 | 第33-34页 |
3.3 时间选取 | 第34-37页 |
3.4 实测住区A | 第37-43页 |
3.4.1 基本情况 | 第37页 |
3.4.2 通风量实测 | 第37-38页 |
3.4.3 CO浓度实测 | 第38-43页 |
3.5 实测住区B | 第43-49页 |
3.5.1 基本情况 | 第43页 |
3.5.2 通风量实测 | 第43-45页 |
3.5.3 CO浓度实测 | 第45-49页 |
3.6 比较分析 | 第49-57页 |
3.6.1 冬季测点分析 | 第49-50页 |
3.6.2 夏季测点分析 | 第50-57页 |
3.7 通风量与CO浓度关系 | 第57-6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流场模拟及分析 | 第63-80页 |
4.1 地下停车场的形式统计 | 第63-64页 |
4.2 地下停车场类型模拟 | 第64-73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64-65页 |
4.2.2 流场模拟 | 第65-66页 |
4.2.3 流场分析 | 第66-73页 |
4.3 天窗形式模拟 | 第73-76页 |
4.3.1 模型建立 | 第73页 |
4.3.2 流场分析 | 第73-76页 |
4.4 天窗布局模拟 | 第76-79页 |
4.4.1 模型建立 | 第76-77页 |
4.4.2 流场分析 | 第77-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寒地住区地下停车场布局优化策略 | 第80-89页 |
5.1 布局策略 | 第80-81页 |
5.1.1 地下停车场与场地关系 | 第80-81页 |
5.1.2 地下停车场与建筑关系 | 第81页 |
5.2 设计策略 | 第81-86页 |
5.2.1 提出设计标准 | 第81页 |
5.2.2 改善设计形式 | 第81-82页 |
5.2.3 增加出入口 | 第82页 |
5.2.4 设置通风天窗 | 第82-83页 |
5.2.5 完善通风类型 | 第83-84页 |
5.2.6 使用诱导通风 | 第84-85页 |
5.2.7 提升景观设置 | 第85-86页 |
5.3 管理策略 | 第86页 |
5.4 其他策略 | 第86-87页 |
5.4.1 能源回收 | 第86-87页 |
5.4.2 低碳汽车 | 第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