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 | 第13-14页 |
1.3.1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课题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课题的创新和不足 | 第14-15页 |
2 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党的群众工作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1 党的群众工作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党的群众工作任务 | 第15-16页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群众工作的理论 | 第16-19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工作的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列宁关于群众工作的理论 | 第17-19页 |
3 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历史探索和基本经验 | 第19-26页 |
3.1 历史探索 | 第19-24页 |
3.1.1 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第19-21页 |
3.1.2 邓小平对群众工作的坚持和发展 | 第21-22页 |
3.1.3 江泽民对群众工作的理论创新 | 第22-23页 |
3.1.4. 胡锦涛对群众工作的继承和创新 | 第23-24页 |
3.2 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 第24-26页 |
3.2.1 共产党员率先垂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 第24-25页 |
3.2.2 要毫不动摇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 第25页 |
3.2.3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 | 第25-26页 |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元利益群体形成及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 第26-44页 |
4.1 中国多元利益群体形成的原因 | 第26-29页 |
4.1.1 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成分的多样化 | 第26-27页 |
4.1.2 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 第27页 |
4.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 第27-29页 |
4.2 当前中国社会多元利益群体的表现 | 第29-32页 |
4.3 多元利益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 | 第32-41页 |
4.3.1 人民群众主体呈现的新情况 | 第32-36页 |
4.3.2 党的建设出现新的问题 | 第36-40页 |
4.3.3 党的群众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 | 第40页 |
4.3.4 党的群众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40-41页 |
4.4 多元利益背景下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 第41-44页 |
4.4.1 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 第41-42页 |
4.4.2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 第42-43页 |
4.4.3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第43-44页 |
5 多元利益背景下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途径 | 第44-61页 |
5.1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第44-48页 |
5.1.1 加强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建设 | 第44-45页 |
5.1.2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 第45-47页 |
5.1.3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第47页 |
5.1.4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 第47-48页 |
5.2 坚持全面发展,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 第48-53页 |
5.2.1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第49-50页 |
5.2.2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 | 第50-51页 |
5.2.3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第51-52页 |
5.2.4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 | 第52-53页 |
5.3 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法 | 第53-56页 |
5.3.1 对群众进行教育引导 | 第53-54页 |
5.3.2 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 | 第54-55页 |
5.3.3 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 | 第55-56页 |
5.4 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机制 | 第56-61页 |
5.4.1 创新群众利益协调机制 | 第56-58页 |
5.4.2 创新群众诉求表达机制 | 第58-59页 |
5.4.3 创新社会预警机制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