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8页 |
1.2.1 游梁式抽油机 | 第11-13页 |
1.2.2 无游梁式抽油机 | 第13-16页 |
1.2.3 双驴头抽油机和齿条类抽油机的发展 | 第16-18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论文创新点 | 第18-20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3 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齿环驱动双驴头抽油机整体方案确定 | 第20-26页 |
2.1 基本参数 | 第20页 |
2.2 方案的选择 | 第20-22页 |
2.3 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22-25页 |
2.3.1 等径双驴头结构 | 第22-23页 |
2.3.2 齿环驱动结构 | 第23页 |
2.3.3 平衡重机架结构 | 第23页 |
2.3.4 平衡重—换向结构 | 第23-24页 |
2.3.5 润滑系统 | 第24页 |
2.3.6 刹车系统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齿环驱动双驴头抽油机关键部件设计 | 第26-50页 |
3.1 悬点载荷分析 | 第26-32页 |
3.1.1 静载荷计算 | 第26-28页 |
3.1.2 悬点动载荷 | 第28-30页 |
3.1.3 悬点摩擦载荷 | 第30-32页 |
3.1.4 配重平衡系统计算 | 第32页 |
3.2 关键零部件的设计 | 第32-49页 |
3.2.1 电机功率的确定及选择 | 第32-33页 |
3.2.2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 第33-35页 |
3.2.3 减速器的选取 | 第35页 |
3.2.4 钢丝绳选取 | 第35-36页 |
3.2.5 齿轮齿环的设计 | 第36-40页 |
3.2.6 平衡重换向结构的设计 | 第40-45页 |
3.2.7 平衡重机架的设计 | 第45页 |
3.2.8 游梁机架的设计 | 第45-46页 |
3.2.9 润滑系统的选择 | 第46-47页 |
3.2.10 紧急刹车系统的选择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抽油机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50-65页 |
4.1 游梁机架的静力学分析 | 第50-52页 |
4.1.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4.1.2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51页 |
4.1.3 游梁机架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51-52页 |
4.2 平衡重机架有限元分析 | 第52-58页 |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4.2.2 平衡重机架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52-58页 |
4.3 平衡重机架的模态分析 | 第58-59页 |
4.4 齿轮齿环的轮齿有限元分析 | 第59-61页 |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4.4.2 齿轮齿环的轮齿强度与刚度计算 | 第60-61页 |
4.5 齿环整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61-64页 |
4.5.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1页 |
4.5.2 齿环整体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 第61-64页 |
本章总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齿环驱动抽油机齿轮的疲劳强度分析 | 第65-73页 |
5.1 疲劳分析的介绍 | 第65-68页 |
5.1.1 疲劳的定义与特点 | 第65页 |
5.1.2 齿轮疲劳影响因素 | 第65-66页 |
5.1.3 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5.1.4 累积疲劳损伤理论 | 第67页 |
5.1.5 疲劳分析的流程 | 第67-68页 |
5.2 齿轮齿环的疲劳强度分析 | 第68-72页 |
5.2.1 齿轮齿环的动力学仿真 | 第69-70页 |
5.2.2 齿轮齿条的疲劳强度分析 | 第70-72页 |
本章总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