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协议豁免的概述 | 第8-13页 |
第一节 纵向垄断协议及其豁免的概念 | 第8-10页 |
一、纵向垄断协议的概念 | 第8-9页 |
二、反垄断法豁免制度概述 | 第9-10页 |
第二节 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协议豁免的适用范围 | 第10-13页 |
一、新车销售市场中的纵向垄断协议 | 第10-12页 |
二、汽车后市场中特许专营协议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域外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协议豁免的经验 | 第13-20页 |
第一节 欧盟的经验 | 第13-17页 |
一、立法比较完善 | 第13-14页 |
二、适用豁免的标准明确 | 第14-16页 |
三、豁免程序规则严格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德国的经验 | 第17-18页 |
一、卡特尔豁免程序灵活 | 第17-18页 |
二、对适用豁免的卡特尔有长效监督机制 | 第18页 |
第三节 美国的经验 | 第18-20页 |
一、立法体系完善 | 第18-19页 |
二、合理原则基础上的个案豁免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协议豁免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0-25页 |
第一节 立法体系缺陷 | 第20-22页 |
一、豁免制度的立法方式缺陷 | 第20-21页 |
二、缺乏可操作性的立法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协议适用豁免的标准不一致 | 第22-23页 |
一、适用豁免的法律逻辑混乱 | 第22-23页 |
二、评估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协议竞争效果的标准不一致 | 第23页 |
第三节 豁免制度的程序规则缺失 | 第23-25页 |
一、豁免审查机制缺位 | 第24页 |
二、执行反垄断豁免的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24-25页 |
三、缺乏监督机制 | 第25页 |
第四章 我国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的完善措施 | 第25-31页 |
第一节 完善立法体系 | 第25-27页 |
一、借鉴欧盟立法方式 | 第25-26页 |
二、出台《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统一纵向垄断协议适用豁免的标准 | 第27-29页 |
一、确立适用豁免的法律逻辑 | 第27-28页 |
二、统一汽车行业纵向垄断协议竞争效果的评估标准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建立豁免制度的程序规则 | 第29-31页 |
一、明确豁免程序的审查机制 | 第29页 |
二、完善执法机构设置 | 第29-30页 |
三、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