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中学汉语文教师PCK建构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缘由、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缘由 | 第7-8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研究 | 第8-11页 |
1.2.1 国外PCK研究 | 第8-9页 |
1.2.2 国内PCK知识的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PCK的理论框架 | 第13-19页 |
2.1 教师本体的研究 | 第13-15页 |
2.2 PCK的构成要素 | 第15-16页 |
2.3 语文学科PCK的构成要素 | 第16-19页 |
2.3.1 一般语文学科PCK的构成 | 第16-18页 |
2.3.2 西藏地区语文学科PCK构成侧重点不同 | 第18-19页 |
3 西藏日喀则中学汉语文教师PCK调查 | 第19-31页 |
3.1 问卷调查调查 | 第19-24页 |
3.1.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3.1.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0-24页 |
3.2.教学实录观察分析 | 第24-26页 |
3.3 访谈分析 | 第26-29页 |
3.4 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4.1 文化兼容欠缺 | 第29页 |
3.4.2 教学内需薄弱 | 第29-30页 |
3.4.3 教学外驱不足 | 第30-31页 |
4 西藏中学汉语文教师PCK有效建构的发展策略 | 第31-35页 |
4.1 加强教学“内需”发展 | 第31-33页 |
4.1.1 增强教师的教育信念改变 | 第31页 |
4.1.2 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 第31页 |
4.1.3 加快教师学科教学理论知识的完善 | 第31-32页 |
4.1.4 加强日常教学反思力度 | 第32页 |
4.1.5 倡导教师终身学习 | 第32-33页 |
4.2 提高教学“外驱”支撑 | 第33-35页 |
4.2.1 提供充分的支持系统 | 第33页 |
4.2.2 学科教学同伴共同体的建立 | 第33页 |
4.2.3 优化培训内容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