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离心复合铸造轧辊铸造过程及工艺影响的数值模拟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 复合轧辊的研究 | 第15-21页 |
1.2.1 复合轧辊的发展及现状 | 第15-18页 |
1.2.2 离心复合铸造轧辊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模拟方法在铸造生产过程的应用 | 第21-29页 |
1.3.1 铸造过程特点及数值模拟方法 | 第21-22页 |
1.3.2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2-28页 |
1.3.3 离心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8-29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卧式离心铸造充型及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1-58页 |
2.1 卧式离心充型过程受力分析 | 第31-34页 |
2.2 卧式离心铸造充型流动Pro CAST模型 | 第34-42页 |
2.2.1 基本假设 | 第34-35页 |
2.2.2 流动模型 | 第35-36页 |
2.2.3 充型流动模拟及试验验证 | 第36-39页 |
2.2.4 充型流动规律 | 第39-42页 |
2.3 卧式离心铸造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42-56页 |
2.3.1 流场-温度场模型 | 第43-46页 |
2.3.2 流场-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2.3.3 温度场模拟的应用 | 第51-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3章 轧辊卧式离心复合铸造模拟 | 第58-91页 |
3.1 轧辊复合铸造生产工艺 | 第58-59页 |
3.2 复合铸造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 第59-63页 |
3.2.1 几何模型 | 第60页 |
3.2.2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 第60-62页 |
3.2.3 初始条件 | 第62-63页 |
3.3 复合铸造流场与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63-72页 |
3.3.1 外层离心铸造过程模拟 | 第64-67页 |
3.3.2 中间层离心铸造过程模拟 | 第67-69页 |
3.3.3 芯部重力铸造过程模拟 | 第69-72页 |
3.4 温度场模拟验证实验 | 第72-76页 |
3.4.1 Cr4轧辊温度场的测量 | 第72-73页 |
3.4.2 Cr4轧辊外层组织 | 第73-76页 |
3.5 复合铸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 第76-90页 |
3.5.1 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 | 第76-79页 |
3.5.2 轧辊铸造过程应力场模拟 | 第79-80页 |
3.5.3 应力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80-88页 |
3.5.4 轧辊外表面铸造残余应力验证 | 第88-9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4章 轧辊外层与中间层复合工艺的数值模拟 | 第91-112页 |
4.1 外层与中间层结合质量的判据 | 第92页 |
4.2 影响结合质量的复合工艺参数 | 第92-97页 |
4.2.1 中间层浇铸温度的影响 | 第92-95页 |
4.2.2 外层离心时间的影响 | 第95-97页 |
4.3 各参数对外层有效厚度的影响 | 第97-105页 |
4.3.1 涂层厚度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4.3.2 中间层浇铸温度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4.3.3 中间层厚度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4.3.4 端盖砂材料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4.3.5 外层内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4.3.6 有效厚度最大的参数组合 | 第105页 |
4.4 各参数对外层离心时间的影响 | 第105-111页 |
4.4.1 涂层厚度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4.4.2 中间层浇铸温度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4.4.3 中间层厚度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4.4.4 端盖砂材料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4.4.5 内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5章 复合轧辊中心缩孔防止措施的数值模拟 | 第112-127页 |
5.1 中心缩孔的影响因素 | 第112-114页 |
5.2 冷铁对中心缩孔的影响 | 第114-123页 |
5.2.1 冷铁壁厚对中心缩孔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5.2.2 冷铁材料对中心缩孔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5.2.3 冷铁长度对中心缩孔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5.3 下箱砂的类型对中心缩孔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5.4 消除下轴颈缩孔的工艺方案 | 第125-12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结论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