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稻瘟病菌Rab蛋白的定位与生化功能分析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13-35页
    1 Rab蛋白概述第13-19页
        1.1 Rab蛋白的结构特点和循环过程第13-14页
        1.2 Rab蛋白的调控因子第14-15页
            1.2.1 GEF第14-15页
            1.2.2 GAP第15页
        1.3 Rab蛋白的效应因子及其功能第15-17页
            1.3.1 分子马达: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微管马达第15-16页
            1.3.2 粘附因子第16-17页
            1.3.3 SNARE和SM蛋白第17页
        1.4 Rab蛋白的功能多样性第17-18页
            1.4.1 胞吐作用第17页
            1.4.2 胞吞作用第17页
            1.4.3 自噬过程第17-18页
            1.4.4 信号传导第18页
        1.5 Rab蛋白与疾病第18-19页
    2 Rab5亚家族蛋白第19-25页
        2.1 Rab5第19-23页
            2.1.1 Rab5亚型第19页
            2.1.2 Rab5的结构第19-20页
            2.1.3 Rab5的调控因子第20-23页
                2.1.3.1 Rab5的GEF蛋白第20-21页
                2.1.3.2 Rab5的GAP蛋白第21页
                2.1.3.3 Rab5的效应因子第21-23页
            2.1.4 Rab5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作用第23页
            2.1.5 Rab5参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第23页
        2.2 Rab21第23-24页
        2.3 Rab22第24-25页
        2.4 总结第25页
    3 植物和真菌中Rab5的研究概况第25-26页
    4 真核生物中Rab蛋白的进化第26-34页
        4.1 真核生物中Rab蛋白的丢失第27-28页
        4.2 真核生物中Rab蛋白的扩增第28-32页
            4.2.1 Group Ⅰ:Rab1,Rab8,Rab18第28-29页
            4.2.2 Group Ⅱ:Rab5,Rab21,Rab22,Rab24 and RabX1第29页
            4.2.3 Group Ⅲ:Rab7,Rab23,Rab29,Rab32 and Rab7L1第29-30页
            4.2.4 Group Ⅳ:Rab2,Rab4,Rab11 and Rab14第30页
            4.2.5 Group Ⅴ:Rab6第30页
            4.2.6 Group Ⅳ:Rab28 and RabL4第30-32页
        4.3 特定的Rab蛋白家族扩增的原因第32-34页
    5 研究Rab5蛋白在稻瘟病菌和哺乳动物中进化关系的意义第34-35页
第二章 稻瘟病菌中Rab5蛋白的定位和生化功能分析第35-7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5-44页
        1.1 实验材料第35-37页
            1.1.1 供试菌株、质粒和细胞第36页
            1.1.2 供试培养基和细胞培养液第36页
                1.1.2.1 细菌培养基第36页
                1.1.2.2 稻瘟病菌生长培养基第36页
                1.1.2.3 细胞培养液第36页
            1.1.3 生化试剂第36-37页
        1.2 实验方法第37-44页
            1.2.1 稻瘟病菌中假定MoRabs的氨基酸序列的获得及其克隆第37页
            1.2.2 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操作第37页
            1.2.3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7-39页
                1.2.3.1 共定位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7-38页
                1.2.3.2 蛋白互作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8-39页
                1.2.3.3 细菌表达载体的克隆第39页
                1.2.3.4 病毒表达载体的克隆第39页
            1.2.4 细胞的培养和转染、细胞系的建立第39-40页
                1.2.4.1 细胞的培养和传代第39页
                1.2.4.2 细胞的转染第39-40页
                1.2.4.3 细胞系的建立第40页
            1.2.5 重组质粒的表达与检测第40-41页
            1.2.6 GST pull-down实验第41-42页
                1.2.6.1 融合蛋白的纯化第41页
                1.2.6.2 重组蛋白的准备第41页
                1.2.6.3 相互作用的验证第41-42页
            1.2.7 GTP的水解第42页
            1.2.8 MoRab5A和MoRab5B的定位以及与hRabs的共定位观察第42页
            1.2.9 亚细胞组分的分离第42-43页
            1.2.10 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吸收实验第43页
                1.2.10.1 蛋白的表达第43页
                1.2.10.2 HRP的吸收第43页
            1.2.11 用3,3'-二氨基联苯胺对内吞的HRP进行染色第43-44页
            1.2.12 神经轴突生长和分化实验第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74页
        2.1 稻瘟病菌中MoRabs与哺乳动物中的hRabs在BHK-21和PC12细胞中的定位第44-50页
            2.1.1 循环回收和外排Rab蛋白MoRab8、MoRab11和MoRab1在细胞内的定位第45-48页
            2.1.2 MoRab5A、MoRab5B和MoYpt7在细胞内的定位第48-50页
        2.2 MoRab5A和MoRab5B与hRab5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分析第50-51页
        2.3 稻瘟病菌MoRab5A和MoRab5B重组质粒的构建和表达第51-53页
        2.4 MoRab5A和MoRab5B与Rab5的效应因子Rabaptin-5、Rabenosyn-5和EEA1的互作验证第53-59页
        2.5 MoRab5A和MoRab5B内源GTP酶活性的检测第59-61页
        2.6 MoRabSA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因子结合特点和GTP酶活性的关键位点的鉴定第61-67页
        2.7 MoRab5A和MoRab5B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分布第67-68页
        2.8 MoRab5A和MoRab5B在内吞过程中的作用第68-71页
        2.9 HRP在细胞内的分布第71页
        2.10     MoRabSA和MoRab5B在NGF诱导的神经突触生长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第71-74页
    3 讨论第74-75页
    4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5 研究的创新点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91页
附录1. 稻瘟病菌MoYpt7互作蛋白的初步筛选第91-102页
附录2. 本文中使用的引物第102-104页
附录3. 本文中使用的载体第104-109页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交通建设中政府与社会合作(PPP)制度优化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习作语言不规范现象研究--以昆明市三所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