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26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一、交通基础设施 | 第18页 |
二、PPP界定 | 第18-19页 |
三、交通基础设施PPP制度 | 第19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框架与方法 | 第19-23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页 |
三、论文结构及框架 | 第20-23页 |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述评 | 第26-38页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回顾 | 第26-33页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第27-29页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29-30页 |
四、综合交通规划理论 | 第30-31页 |
五、供给侧改革有关理论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33-37页 |
一、PPP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研究 | 第33-34页 |
二、交通基础设施有关PPP制度研究 | 第34-3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在交通建设中PPP制度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 第38-80页 |
第一节 交通建设:历史、现在与未来视角 | 第38-53页 |
一、历史视角: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 第38-39页 |
二、现在视角:我国正迈入交通建设发展阶段 | 第39-52页 |
三、未来视角:交通建设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我国交通建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制度的发展脉络 | 第53-57页 |
第三节 需求侧分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估算与分析 | 第57-63页 |
一、“十三五”交通建设发展目标估算 | 第57页 |
二、”十三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估算与分析 | 第57-63页 |
第四节 供给侧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适度超前”与制度供给“相对滞后”的冲突与背离 | 第63-68页 |
一、交通基础设施单一融资渠道无法支撑未来高位的投资需求 | 第63-66页 |
二、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供给不足以支撑公众对基础设施建设高品质、高效率、高舒适度的需求 | 第66-68页 |
第五节 “胡焕庸线”两侧看交通发展需求 | 第68-77页 |
一、从“胡焕庸线”认识我国交通发展格局 | 第68-69页 |
二、“胡焕庸线”两侧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 第69-75页 |
三、“胡焕庸线”两侧交通投资需求与地方财政自给率关联分析 | 第75-77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四章 交通建设中PPP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80-88页 |
第一节 交通建设中PPP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80-82页 |
一、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债务压力,增强PPP融资制度供给弹性 | 第80页 |
二、有利于降低项目管理风险,增强PPP管理制度弹性 | 第80-81页 |
三、有利于加快推进契约法治化进程,增强PPP治理制度弹性 | 第81-82页 |
第二节 交通建设中PPP制度的可行性分 | 第82-87页 |
一、有良好的运作基础 | 第82-83页 |
二、有积极的政策导向 | 第83-85页 |
三、有实力的社会资本 | 第85-8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交通建设中PPP制度的国际借鉴 | 第88-100页 |
第一节 英国 | 第88-91页 |
一、发展历程 | 第88-89页 |
二、主要特点 | 第89-91页 |
第二节 加拿大 | 第91-94页 |
一、发展历程 | 第91-92页 |
二、主要特点 | 第92-94页 |
第三节 韩国 | 第94-98页 |
一、发展历程 | 第94-96页 |
二、主要特点 | 第96-98页 |
第四节 对中国的启示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交通建设PPP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00-110页 |
第一节 目前交通建设PPP制度的主要类型 | 第100-103页 |
一、市场付费型 | 第100-101页 |
二、政府付费型 | 第101-102页 |
三、特许经营SPV | 第102-103页 |
第二节 交通建设PPP制度的项目分析 | 第103-107页 |
一、建立合作伙伴甄别机制,运用科学可行的PPP项目契约合同模式 | 第103-104页 |
二、建立风险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 | 第104-105页 |
三、建立有操作性的监督管理制度 | 第105页 |
四、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 第105-107页 |
第三节 交通建设PPP制度的问题分析 | 第107-109页 |
一、缺乏完整的合同契约 | 第107页 |
二、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 第107页 |
三、缺乏动态调整机制 | 第107-108页 |
四、缺乏产权保护机制及有关制度保障 | 第108-10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交通现代化建设中的PPP制度优化:框架与路径 | 第110-144页 |
第一节 交通建设PPP制度优化框架设计 | 第110-122页 |
一、交通建设PPP制度的利益相关者 | 第110-113页 |
二、从交通建设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视角构建PPP制度框架 | 第113-122页 |
第二节 交通现代化建设中的PPP制度优化路径 | 第122-134页 |
一、促进交通现代化规划与国家战略布局相结合,提高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前瞻性和引领性 | 第122-124页 |
二、优化融资制度,促进PPP项目价格、收益、风险相匹配 | 第124-126页 |
三、优化管理制度,提高交通PPP项目运营、监管和绩效评价能力 | 第126-128页 |
四、优化治理制度,对接倒逼行政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法治契约化进程 | 第128-134页 |
第三节 分领域交通建设PPP制度优化 | 第134-137页 |
一、铁路 | 第134-136页 |
二、公路 | 第136-137页 |
第四节 交通现代化建设中PPP制度优化的政策保障 | 第137-142页 |
一、促进交通规划转型 | 第137-138页 |
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 第138-140页 |
三、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 第140页 |
四、处理好PPP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 第140-142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4-148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基本观点 | 第144-145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145-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4页 |
附录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布局 | 第154-167页 |
第一节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 第154-161页 |
一、交通运输线路的里程数与路网密度 | 第154-156页 |
二、分项情况 | 第156-161页 |
第二节 交通运输服务 | 第161-167页 |
一、总体情况 | 第161-163页 |
二、分项情况 | 第163-167页 |
附录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际数据 | 第167-179页 |
第一节 铁路营业里程省际数据 | 第167-171页 |
第二节 公路营业里程省际数据 | 第171-179页 |
附录3 交通网络节点城市经济统计指标数据 | 第179-201页 |
第一节 五横五纵节点城市经济统计指标数据 | 第179-190页 |
第二节 四横四纵节点城市经济统计指标数据 | 第190-197页 |
第三节 交通枢纽节点城市经济统计指标数据 | 第197-201页 |
附件4 胡焕庸线两侧看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 | 第201-203页 |
附件5 基于地方测算的几大城市群轨道建设需求 | 第203-210页 |
一、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 第203-207页 |
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 第207-210页 |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第210-212页 |
后记 | 第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