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包头市“一五时期”街坊式住区保护更新研究--以“钢32号”街坊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选题缘由第11-12页
        1.1.2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相关概念及题目释义第13-15页
        1.2.1 历史街区第13页
        1.2.2 工业遗产第13-14页
        1.2.3 街坊式住区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6 论文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第21-45页
    2.1 理论基础第21-26页
        2.1.1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第21-22页
        2.1.2 邻里单位理论第22-23页
        2.1.3 住宅区位理论第23-24页
        2.1.4 级差地租理论第24-25页
        2.1.5 有机更新理论第25-26页
        2.1.6 城市触媒理论第26页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6-34页
        2.2.1 历史街区研究第26-27页
        2.2.2 工业遗产研究第27-30页
        2.2.3 居住区规划研究第30-33页
        2.2.4 街坊式住区研究第33-34页
    2.3 案例分析第34-43页
        2.3.1 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第35-38页
        2.3.2 长春市一汽工人居住区第38-41页
        2.3.3 武汉市武钢工人住宅区第41-42页
        2.3.4 案例分析结论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一五”时期街坊式住区概况第45-61页
    3.1 形成背景第45-47页
        3.1.1 “一五”计划第45-46页
        3.1.2 “156”项重点项目第46-47页
    3.2 前苏联规划思想及影响第47-53页
        3.2.1 前苏联城市规划第47-49页
        3.2.2 我国建国初期的城市规划第49-50页
        3.2.3 前苏联居住区规划第50-51页
        3.2.4 我国建国初期的居住区规划第51-53页
    3.3 包头市“一五”时期建设情况第53-59页
        3.3.1 建设背景第53页
        3.3.2 城市规划第53-55页
        3.3.3 街坊式住区规划第55-56页
        3.3.4 街坊式住区现状第56-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钢32号”街坊调查研究第61-79页
    4.1 社会舆论调查第62-63页
        4.1.1 新闻媒体第62页
        4.1.2 社区居民第62-63页
    4.2 外部环境调查第63-65页
        4.2.1 用地规划第63-64页
        4.2.2 道路交通第64-65页
        4.2.3 公共服务设施第65页
    4.3 特色价值研究第65-72页
        4.3.1 物质空间特色第66-69页
        4.3.2 精神空间特色第69-70页
        4.3.3 价值研究第70-72页
    4.4 国家政策研究第72-77页
        4.4.1 住房制度改革第72-73页
        4.4.2 土地制度改革第73-74页
        4.4.3 单位制社区第74-76页
        4.4.4 经营城市第76-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钢32号”街坊保护与更新研究第79-95页
    5.1 规划布局第79-82页
        5.1.1 现状第79-80页
        5.1.2 保护更新第80-82页
    5.2 开敞空间第82-84页
        5.2.1 现状第82-83页
        5.2.2 保护更新第83-84页
    5.3 道路设施第84-86页
        5.3.1 现状第84页
        5.3.2 保护更新第84-86页
    5.4 公共设施第86-87页
        5.4.1 现状第86页
        5.4.2 保护更新第86-87页
    5.5 建筑风貌第87-89页
        5.5.1 现状第87-88页
        5.5.2 保护更新第88-89页
    5.6 建筑功能第89-92页
        5.6.1 现状第89页
        5.6.2 保护更新第89-92页
    5.7 非物质文化遗产第92-94页
        5.7.1 现状第92页
        5.7.2 保护更新第92-94页
    5.8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结语第95-97页
图录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作者简介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教材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以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为例
下一篇:R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