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第16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1.3.1 依法行政 | 第16-17页 |
1.3.2 行政执法 | 第17页 |
1.3.3 质量技术监督 | 第17页 |
1.3.4 质监行政执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中山市质监行政执法现状 | 第19-25页 |
2.1 组织机构和制度 | 第19-21页 |
2.1.1 组织机构 | 第19页 |
2.1.2 法规体系 | 第19-20页 |
2.1.3 管理制度 | 第20-21页 |
2.2 行政执法情况 | 第21-23页 |
2.3 行政执法规范要求 | 第23-25页 |
2.3.1 规范执法工作程序 | 第23-24页 |
2.3.2 规范执法案件管理 | 第24页 |
2.3.3 强化服务加强督查 | 第24页 |
2.3.4 形成内部监督体制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中山市质监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42页 |
3.1 存在的问题 | 第25-35页 |
3.1.1 质监执法工作的案件的查办效率不高 | 第25-26页 |
3.1.2 对电子商务未能开展有效监管 | 第26-30页 |
3.1.3 质监执法行为规范性不足 | 第30-32页 |
3.1.4 执法工作易受到干扰 | 第32-33页 |
3.1.5 行政执法宣传不足 | 第33-35页 |
3.2 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3.2.1 执法工作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 | 第35-36页 |
3.2.2 电子商务的产品监管的特殊性 | 第36-37页 |
3.2.3 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3.2.4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8-40页 |
3.2.5 宣传工作不受重视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完善中山市质监行政执法的对策建议 | 第42-52页 |
4.1 运用大数据,提高监督科学性 | 第42-43页 |
4.1.1 建立“产品质量大数据” | 第42-43页 |
4.1.2 依托精细化监管 | 第43页 |
4.1.3 加强执法协作 | 第43页 |
4.2 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 第43-45页 |
4.2.1 探索源头追溯新途径 | 第43-44页 |
4.2.2 强化联动,构建共治格局 | 第44-45页 |
4.2.3 强化宣传,扩宽监督渠道 | 第45页 |
4.2.4 推动完善法律法规 | 第45页 |
4.3 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服务经济发展 | 第45-47页 |
4.3.1 加强与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沟通 | 第45-46页 |
4.3.2 进一步帮扶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 第46页 |
4.3.3 建立执法打假协作体系 | 第46-47页 |
4.4 完善机制,提升执法履职能力 | 第47-48页 |
4.4.1 加强学习,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 第47页 |
4.4.2 完善执法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4.4.3 加大执法投入,完善执法配套设施 | 第48页 |
4.5 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 第48-50页 |
4.5.1 完善内部控制科技监督 | 第48-49页 |
4.5.2 制定执法程序规定,完善执法监督制度 | 第49-50页 |
4.5.3 推进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建设 | 第50页 |
4.6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质监形象 | 第50-52页 |
4.6.1 创新工作思路和模式 | 第50-51页 |
4.6.2 提高宣传工作针对性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1. 访谈提纲 | 第56-58页 |
2. 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