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油田构造与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2-19页 |
1.1 松辽盆地南部地质概况 | 第12-15页 |
1.1.1 盆地地层分布及沉积特征 | 第12页 |
1.1.2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2-15页 |
1.2 一棵树油田地质概况 | 第15-19页 |
1.2.1 一棵树油田基本地质特征 | 第15-18页 |
1.2.2 勘探开发历程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19-33页 |
2.1 小层划分对比方法选择 | 第19-20页 |
2.1.1 传统的旋回-厚度对比方法 | 第19页 |
2.1.2 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原则 | 第19-20页 |
2.2 一棵树油田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20-26页 |
2.2.1 测井曲线的选取 | 第22页 |
2.2.2 确定小层对比标准井 | 第22-23页 |
2.2.3 对比标准层的确定 | 第23-24页 |
2.2.4 对比剖面骨架网的建立 | 第24-26页 |
2.3 小层划分与对比结果及特征 | 第26-33页 |
2.3.1 对比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 | 第26页 |
2.3.2 小层划分结果 | 第26-33页 |
第三章 构造特征研究 | 第33-40页 |
3.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33-35页 |
3.2 顶面构造特征研究 | 第35-39页 |
3.2.1 萨尔图油层顶面构造特征 | 第36-37页 |
3.2.2 高台子油层顶面构造特征 | 第37-39页 |
3.3 有利构造圈闭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 第40-60页 |
4.1 区域沉积背景及物源分析 | 第40-43页 |
4.1.1 区域沉积背景 | 第40页 |
4.1.2 物源分析 | 第40-41页 |
4.1.3 沉积体系 | 第41-43页 |
4.2 相标志研究 | 第43页 |
4.3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43-48页 |
4.3.1 沉积微相类型 | 第43-44页 |
4.3.2 沉积微相特征 | 第44-46页 |
4.3.3 沉积微相识别 | 第46-48页 |
4.4 沉积微相分布模式 | 第48-50页 |
4.4.1 沉积微相识别 | 第48页 |
4.4.2 剖面相分析 | 第48-50页 |
4.5 平面沉积微相分析 | 第50-59页 |
4.5.1 砂体厚度图分析 | 第50-55页 |
4.5.2 小层砂体展布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55-59页 |
4.6 沉积演化分析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有利区挖潜预测 | 第60-67页 |
5.1 有利区预测的主要依据 | 第60-62页 |
5.2 有利区预测 | 第62-67页 |
5.2.1 有利区带刻画 | 第62-64页 |
5.2.2 有利层位补射孔建议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