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微生物固态发酵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1.2 超声波促微生物增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超声波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促进的机理研究 | 第15-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超声处理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增殖的影响 | 第19-31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1 试验菌种 | 第19页 |
2.2.2 试剂与材料 | 第19-20页 |
2.2.3 设备与仪器 | 第20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2.3.1 超声设备概述 | 第20-21页 |
2.3.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页 |
2.3.3 菌液制备及保藏 | 第21页 |
2.3.4 热带假丝酵母菌和酿酒酵母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1页 |
2.3.5 超声处理对热带假丝酵母生长的影响 | 第21-23页 |
2.3.6 超声处理对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 | 第23页 |
2.3.7 菌落计数 | 第2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2.4.1 热带假丝酵母菌和酿酒酵母生长曲线 | 第23-24页 |
2.4.2 超声处理对热带假丝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 第24-27页 |
2.4.3 超声处理对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 | 第27-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超声处理热带假丝酵母形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研究 | 第31-45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2页 |
3.2.1 试验菌种 | 第32页 |
3.2.2 试剂与材料 | 第32页 |
3.2.3 设备与仪器 | 第32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3.3.1 菌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3.3.2 显微镜观察形态 | 第33页 |
3.3.3 低强度超声对热带假丝酵母胞外酶活的影响 | 第33页 |
3.3.4 低强度超声对热带假丝酵母细胞外液蛋白质和核酸渗透的影响 | 第33页 |
3.3.5 Ca~(2+)跨膜行为研究 | 第33-3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3.4.1 低强度超声处理前后显微镜下菌体的变化 | 第34-35页 |
3.4.2 低强度超声处理对酶活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3 低强度超声处理对热带假丝酵母蛋白质和核酸渗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4 Ca~(2+)跨膜行为研究 | 第38-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转录组测序分析超声波对热带假丝酵母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5-60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4.2.1 试验菌种 | 第45页 |
4.2.2 试剂与材料 | 第45页 |
4.2.3 设备与仪器 | 第45-46页 |
4.2.4 转录组测序 | 第46-47页 |
4.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8页 |
4.3.1 样品生物量增殖结果 | 第47-48页 |
4.3.2 PCA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 第48-49页 |
4.3.3 差异表达分析 | 第49页 |
4.3.4 GO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 | 第49-53页 |
4.3.5 KEGG富集分析 | 第53页 |
4.3.6 PPI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分析 | 第53-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60-62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0-61页 |
5.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61页 |
5.3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及在投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