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3页 |
1.3.1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 第8-10页 |
1.3.2 行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 第10-11页 |
1.3.3 区域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 第11-12页 |
1.3.4 循环经济价值链研究 | 第12-13页 |
1.3.5 文献述评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5.1 研究难点 | 第14页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 | 第16-20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页 |
2.1.2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6-17页 |
2.1.3 企业价值链理论 | 第17-18页 |
2.2 循环经济评价方法 | 第18-20页 |
2.2.1 熵值法基本原理 | 第18页 |
2.2.2 熵值法步骤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基于价值链的省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0-29页 |
3.1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0-21页 |
3.1.1“3R”原则 | 第20页 |
3.1.2 系统性原则 | 第20-21页 |
3.1.3 数据可得性原则 | 第21页 |
3.2 省域循环经济价值链的构建 | 第21-24页 |
3.2.1 传统企业价值链向循环经济价值网转变 | 第21-22页 |
3.2.2 区域循环经济价值网向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回归 | 第22-24页 |
3.3 基于价值链视角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指标构建 | 第24-25页 |
3.3.1 科技投入 | 第24页 |
3.3.2 组织保障 | 第24-25页 |
3.4 基于价值链视角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效果指标构建 | 第25-29页 |
3.4.1 资源消耗减量化 | 第25页 |
3.4.2 污染物排放减量化 | 第25-26页 |
3.4.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 第26页 |
3.4.4 人居生态 | 第26-27页 |
3.4.5 经济社会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省域循环经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29-45页 |
4.1 我国省域循环经发展现状 | 第29-35页 |
4.1.1 我国省域循环经济支撑能力 | 第29-30页 |
4.1.2 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实施效果 | 第30-35页 |
4.2 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 第35-41页 |
4.2.1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 第35-37页 |
4.2.2 综合评价结果 | 第37-41页 |
4.3 结论与建议 | 第41-45页 |
4.3.1 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4.3.2 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第五章 结语及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