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技术手段 | 第12-16页 |
1.2.1 NOx减排技术手段的对比 | 第12-14页 |
1.2.2 Urea-SCR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船用SCR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1.4 Urea-SCR尿素喷射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1 Urea-SCR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1.4.2 喷射/混合单元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5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尿素喷射过程数学模型的选取 | 第23-35页 |
2.1 基本假设和FLUENT模型的选取 | 第23-25页 |
2.2 湍流模型 | 第25-27页 |
2.3 物质输运与化学反应模型 | 第27-28页 |
2.3.1 物质输运方程 | 第27页 |
2.3.2 EDC模型 | 第27-28页 |
2.4 喷雾模型 | 第28-29页 |
2.4.1 雾化模型 | 第28页 |
2.4.2 液滴碰撞模型 | 第28页 |
2.4.3 喷雾破碎模型 | 第28-29页 |
2.5 DPM离散相模型 | 第29-34页 |
2.5.1 液滴运动模型 | 第29-30页 |
2.5.2 颗粒的湍流扩散 | 第30-32页 |
2.5.3 液滴蒸发模型 | 第32-33页 |
2.5.4 离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耦合计算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柴油机Urea-SCR系统的组成及尿素喷射系统优化标准 | 第35-46页 |
3.1 实验台的基本组成 | 第35-39页 |
3.1.1 柴油机与负载系统 | 第36-37页 |
3.1.2 催化反应系统 | 第37页 |
3.1.3 检测控制系统 | 第37-39页 |
3.2 尿素喷射系统的部件选型及工作原理 | 第39-43页 |
3.2.1 尿素溶液浓度的确定 | 第39页 |
3.2.2 尿素喷射系统的选型 | 第39-41页 |
3.2.3 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41-43页 |
3.3 尿素喷射系统结构尺寸优化设计指标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尿素溶液雾化过程可视化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 | 第46-59页 |
4.1 雾化过程的可视化实验 | 第46-49页 |
4.1.1 实验设备 | 第46-47页 |
4.1.2 实验结果及结论 | 第47-49页 |
4.2 雾化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 第49-58页 |
4.2.1 物理模型的搭建及网格划分 | 第50-51页 |
4.2.2 稳态连续相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4.2.3 瞬态离散相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尿素喷雾与废气混合热解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 第59-87页 |
5.1 物理模型的搭建及网格的划分 | 第59-60页 |
5.2 稳态连续相数值模拟 | 第60-65页 |
5.3 稳态离散相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5.3.1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65-67页 |
5.3.2 尿素分解化学反应机理 | 第67页 |
5.3.3 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67-70页 |
5.4 结构参数的优化 | 第70-78页 |
5.4.1 喷嘴到首层催化剂距离的影响 | 第70-72页 |
5.4.2 喷嘴孔数的影响 | 第72-75页 |
5.4.3 催化器入口扩张段长度的影响 | 第75-78页 |
5.5 增设静态混合器和导流板的影响 | 第78-86页 |
5.5.1 单独增设静态混合器 | 第78-83页 |
5.5.2 单独增设导流板 | 第83-85页 |
5.5.3 增设静态混合器及导流板 | 第85-8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页 |
6.2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附录 C语言程序(气体粘度UDF文件)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