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1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历史 | 第14页 |
1.1.2 国际、国内有关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 基于WSN的分布式自适应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研发思路问题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21页 |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1.3.2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概述 | 第21-35页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 | 第21-22页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第22-24页 |
2.3 传感器节点唤醒方式及类型概述 | 第24-26页 |
2.3.1 传感器节点唤醒方式 | 第24-25页 |
2.3.2 传感器节点类型 | 第25-26页 |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层次 | 第26-32页 |
2.4.1 物理层 | 第27页 |
2.4.2 数据链路层 | 第27-29页 |
2.4.3 网络层 | 第29-31页 |
2.4.4 传输层 | 第31-32页 |
2.4.5 应用层 | 第32页 |
2.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 第32-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WSN的分布式自适应监控系统的构建 | 第35-41页 |
3.1 基于WSN的交通监控系统组成 | 第35-38页 |
3.1.1 基于WSN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 第36-37页 |
3.1.2 基于WSN的交通监控系统构建 | 第37-38页 |
3.2 基于WSN的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第38-39页 |
3.2.1 传感器能量管理问题 | 第38-39页 |
3.2.2 底层传感器网络的布局和网络密度寻优问题 | 第39页 |
3.2.3 WSN的节点定位问题 | 第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基于TTL的交通监控系统最小能耗模型研究 | 第41-57页 |
4.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策略 | 第42-43页 |
4.2 基于TTL的WSN最小能耗模型 | 第43-46页 |
4.3 面向交通信息采集的改进LEACH协议能耗计算 | 第46-49页 |
4.4 最小能耗模型中WSN节点的超时阈值及休眠状态设定 | 第49-51页 |
4.5 仿真实验 | 第51-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监控系统底层网络结构布局及密度寻优问题研究 | 第57-69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57-58页 |
5.2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 | 第58-59页 |
5.3 面向交通信息采集的WSN节点部署优化模型 | 第59-62页 |
5.4 化学反应优化算法 | 第62-65页 |
5.5 模拟实验 | 第65-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监控系统中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 | 第69-80页 |
6.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问题 | 第69-70页 |
6.2 DV-HOP算法 | 第70-71页 |
6.3 PSDV-HOP算法 | 第71-75页 |
6.3.1 PSO在PSDV-HOP算法中的实现 | 第73-74页 |
6.3.2 SA在PSDV-HOP算法中的实现 | 第74-75页 |
6.4 模拟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75-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7章 监控系统车间间距模型的研究 | 第80-89页 |
7.1 车间间距监控模型设计 | 第82-83页 |
7.2 车间间距监控模型实现 | 第83-87页 |
7.3 模拟实验 | 第87-8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3页 |
附录1 CRO化学反应优化算法核心代码 | 第103-107页 |
附录2 底层网络结构布局及密度寻优核心代码 | 第107-110页 |
附录3 缩略语对照 | 第110-1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11-113页 |
作者近年来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