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分析和特征码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计算机病毒概述 | 第15-26页 |
2.1 引言 | 第15-16页 |
2.2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2.2.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 第16-17页 |
2.2.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 第17-18页 |
2.3 计算机病毒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4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 | 第19-24页 |
2.4.1 特征码扫描技术 | 第19-21页 |
2.4.2 启发式扫描技术 | 第21-23页 |
2.4.3 行为检测技术 | 第23页 |
2.4.4 虚拟机技术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N-Gram特征码自动提取方法 | 第26-39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特征码提取模型结构 | 第27-28页 |
3.3 特征选择 | 第28-31页 |
3.3.1 N-Gram特征 | 第28-30页 |
3.3.2 变长N-Gram特征 | 第30-31页 |
3.4 基于N-Gram特征码自动提取方法 | 第31-36页 |
3.4.1 病毒特征库构建 | 第32-33页 |
3.4.2 特征码生成 | 第33-36页 |
3.5 实验分析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行为分析的病毒检测方法 | 第39-51页 |
4.1 引言 | 第39-40页 |
4.2 行为捕获 | 第40-43页 |
4.2.1 Windows API | 第40-41页 |
4.2.2 调试器技术 | 第41-43页 |
4.3 行为自动分析方法 | 第43-48页 |
4.3.1 恶意行为特征 | 第44-47页 |
4.3.2 断点设置 | 第47页 |
4.3.3 恶意行为捕获 | 第47-48页 |
4.4 实验分析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1-59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系统构架设计 | 第51-55页 |
5.3 系统实现与测试 | 第55-57页 |
5.3.1 特征码提取界面 | 第55-56页 |
5.3.2 特征码检测界面 | 第56页 |
5.3.3 样本行为自动分析界面 | 第56-57页 |
5.4 实验分析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