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编组站列车解编系统人员安全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现状第13页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编组站系统分析第16-19页
    2.1 编组站系统功能第16-18页
        2.1.1 编组站的技术设备第16页
        2.1.2 编组站在路网中的功能第16-17页
        2.1.3 编组站子系统功能分析第17-18页
    2.2 技术作业流程分析第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列车解编系统安全性分析第19-34页
    3.1 列车解编子系统构成第19-24页
        3.1.1 人员子系统第19-21页
        3.1.2 设备子系统第21-22页
        3.1.3 环境子系统第22-23页
        3.1.4 组织子系统第23-24页
    3.2 作业流程分析第24-27页
        3.2.1 作业流程第24-26页
        3.2.2 信息传递流程第26-27页
    3.3 系统常见事故分析第27-33页
        3.3.1 事故树分析第27-32页
        3.3.2 事故责任分析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人员子系统人因失误分析第34-45页
    4.1 列车解编系统人因失误的定义第34-36页
        4.1.1 人因失误与人的安全性第34-35页
        4.1.2 人因失误的特征第35-36页
    4.2 列车解编系统人员认知行为分析第36-40页
        4.2.1 SRK三级行为模型第36页
        4.2.2 认知行为模型第36-38页
        4.2.3 认知功能模型第38-39页
        4.2.4 认知过程失误分析第39-40页
    4.3 列车解编系统人因失误分析第40-44页
        4.3.1 行为形成因子分析第40-43页
        4.3.2 人因失误成因模型第43-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人员安全性分析及控制第45-60页
    5.1 人员安全性分析(以调车长为例)第45-55页
        5.1.1 调车长作业分析第45-46页
        5.1.2 行为形成因子筛选第46-47页
        5.1.3 建立HRA贝叶斯网络模型第47-48页
        5.1.4 PSFs模糊概率评估第48-51页
        5.1.5 贝叶斯推理第51-55页
    5.2 人员安全性控制措施第55-59页
        5.2.1 防止人因事故的措施第55-57页
        5.2.2 人员安全性提高措施第57-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德型领导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虚拟品牌社群体验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