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句法和语义不对称现象考察

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0、引言第7-11页
   ·研究对象及意义第7-8页
   ·研究现状第8-9页
     ·动宾不对称结构第8页
     ·定、状、补语与相关成分的语义关系第8-9页
     ·NP1+的+NP2+ V+R结构的研究情况第9页
     ·V+X+的+O 结构研究现状第9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9-10页
   ·语料来源第10-11页
第一章 不对称结构的句法分析第11-19页
   ·动宾不对称搭配的句法特点第11-13页
     ·动词“V”的分类第11页
     ·宾语“O”的性质第11-12页
     ·“VO”结构的句法功能第12-13页
   ·不对称结构中定、状、补语的句法特征第13-15页
     ·“定中”不对称中“定语”的构成及特点第13页
     ·“状中”不对称中“状语”的构成及特点第13-14页
     ·“中补”不对称中“补语”的构成及特点第14-15页
   ·NP1+的+NP2+ V+R 结构的内部特点第15-17页
     ·“NP1”的性质及特点第15-16页
     ·“NP2”的构词分类及特点第16-17页
     ·动词“V”的特点第17页
   ·“V+X+的+O”结构的句法结构第17-19页
     ·动词“V”、“V+O”的性质第17页
     ·中心语“O”的性质第17-18页
     ·插入成分“X”的特征第18-19页
第二章 不对称结构中各组成部分间的语义关系第19-30页
   ·动宾不对称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第19-21页
     ·宾语“O”的语义类型及特点第19-20页
     ·动词词义的演变第20-21页
   ·定、状、补语的不对称语义指向类型第21-24页
     ·定语的不对称语义指向类型第21-22页
     ·状语的不对称语义指向第22-23页
     ·补语的不对称语义指向第23页
     ·不对称语义指向的语义因素制约第23-24页
   ·“NP1+的+NP2+V+R”的内部语义特征第24-26页
     ·“NP1”、“NP2”的语义特征第25-26页
     ·“NP1”、“NP2”和“V”之间的语义关系第26页
   ·“V+X+的+O”结构的内部语义关系第26-30页
     ·“X”的语义角色第27-28页
     ·“X”与“O”的语义关系第28-30页
第三章 不对称结构的变换研究第30-44页
   ·动宾不对称结构的变换分析第30-33页
     ·V+O(地点、时间)的变换第30-31页
     ·V+O(工具、方式)的变换第31-32页
     ·V+O(目的、原因)的变换第32-33页
     ·动宾不对称结构变“把”字句分析第33页
   ·不对称结构中定、状、补语的位移变换分析第33-39页
     ·定语在句中的位移变换第33-35页
     ·状语在句中的位移变换第35-37页
     ·补语在句中的位移变换第37-39页
   ·“NP1+的+NP2+V+R”结构的变换研究第39-41页
     ·“NP1+的+NP2+V+R”结构的变换第39页
     ·结构变换的制约原则第39-41页
   ·“V+X+的+O”结构的变换研究第41-44页
     ·“V+X+的+O”结构的变换第41-42页
     ·结构变换的制约因素第42-44页
第四章 不对称结构的语用价值及功能解释第44-52页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第44-45页
   ·句末焦点第45-46页
   ·对比焦点第46-47页
   ·连贯篇章第47-48页
   ·不对称结构中组成成分语序的功能解释第48-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说文解字》房屋建筑类词形义研究
下一篇:南昌市内餐馆名称的语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