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移自振荡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17-40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相移自振荡控制策略 | 第17-26页 |
2.2.1 相移自振荡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和基本原理分析 | 第17-20页 |
2.2.2 电流型相移自振荡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 第20-25页 |
2.2.3 改进型电流型相移自振荡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2.3 电压型相移自振荡逆变器的数学模型与线性化 | 第26-31页 |
2.3.1 Boiko法 | 第28-29页 |
2.3.2 载波法 | 第29-30页 |
2.3.3 隐函数法 | 第30-31页 |
2.4 电压型相移自振荡逆变器的PID控制 | 第31-39页 |
2.4.1 Ziegler-Nichols整定法 | 第32-34页 |
2.4.2 Cohen-Coon整定法 | 第34-37页 |
2.4.3 改进型电压型相移自振荡逆变器的PID控制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相移自振荡逆变器建模与仿真 | 第40-50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SPWM全桥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 第40-43页 |
3.2.1 全桥逆变电路原理 | 第40-41页 |
3.2.2 正弦脉宽调制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3.3 电压型相移自振荡逆变器系统建模设计 | 第43-44页 |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相移自振荡逆变器硬件系统设计 | 第50-58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硬件电路总体架构设计 | 第50-51页 |
4.3 逆变电路设计 | 第51-53页 |
4.4 控制电路设计 | 第53-57页 |
4.4.1 主控芯片TMS320F28335DSP概述 | 第53-54页 |
4.4.2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4-55页 |
4.4.3 电压采样调理电路设计 | 第55页 |
4.4.4 电流采样调理电路设计 | 第55-56页 |
4.4.5 辅助电源电路设计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相移自振荡逆变器软件系统设计 | 第58-71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主程序设计 | 第58-63页 |
5.2.1 系统时钟初始化 | 第59-60页 |
5.2.2 e PWM配置 | 第60-62页 |
5.2.3 ADC配置 | 第62-63页 |
5.3 中断程序设计 | 第63-70页 |
5.3.1 ePWM中断子程序 | 第64-65页 |
5.3.2 F2离散化滤波程序 | 第65-68页 |
5.3.3 PID控制器程序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76页 |
6.1 引言 | 第71页 |
6.2 相移自振荡逆变器实验平台 | 第71-72页 |
6.3 实验波形和数据分析 | 第72-75页 |
6.3.1 逆变电路实验结果及波形分析 | 第72-74页 |
6.3.2 自振荡控制策略逆变器效率 | 第74-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