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定位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的原因 | 第9-11页 |
·研究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 | 第11页 |
·教学模式的有关研究 | 第11-19页 |
·教学模式的有关概念 | 第11-13页 |
·国内外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 第13-18页 |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 第19-32页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 第19-22页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思想溯源、理论依据 | 第23-29页 |
·“活动单导学”的思想溯源 | 第23-25页 |
·“活动单导学”的理论依据 | 第25-29页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 第29-30页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结构 | 第32-48页 |
·“活动单”的设计 | 第32-37页 |
·“活动单”的基本架构 | 第32-34页 |
·“活动单”研制的基本步骤 | 第34-35页 |
·“活动单”编写的一般流程 | 第35-37页 |
·学习小组的建立 | 第37-44页 |
·学习小组建立的基本原则 | 第37-39页 |
·学习小组建立的基本方法 | 第39-42页 |
·学习小组建立的基本阶段 | 第42-43页 |
·学习小组建立的基本功能 | 第43-44页 |
·教师“导学”的优化 | 第44-48页 |
·教师“导学”的概念 | 第44页 |
·教师“导学”的原则 | 第44-47页 |
·教师“导学”的策略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 第48-54页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框架 | 第48-50页 |
·以“单”导学 | 第48页 |
·多元活动 | 第48-49页 |
·区域联动 | 第49-50页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活动流程 | 第50页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活动模型 | 第50-51页 |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35] | 第51-52页 |
·“活动单导学”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案例 | 第54-68页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生活动单案例 | 第54-57页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师导学案案例 | 第57-59页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实录 | 第59-65页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后反思 | 第65-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