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选题原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调研的基本情况 | 第11-13页 |
一、选择威宁自治县调研的理由 | 第11页 |
二、调研的经过 | 第11页 |
三、调研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调研数据的整理 | 第13-27页 |
一、威宁自治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理 | 第13-16页 |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及分析 | 第13-14页 |
(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及分析 | 第14-15页 |
(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及分析 | 第15-16页 |
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积极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主要表现 | 第16-21页 |
(一)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第16-17页 |
(二)申报并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 | 第17-19页 |
(三)依法建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机制 | 第19-20页 |
(四)依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 | 第20-21页 |
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1-27页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制度及机制有待完善 | 第22页 |
(二)威宁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面临困境 | 第22-24页 |
(三)缺乏公众良性有序的参与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威宁自治县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建议与构想 | 第27-40页 |
一、建立健全的档案制度 | 第27-31页 |
(一)非遗档案建立工作所遵循的原则 | 第28页 |
(二)构建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关键 | 第28-30页 |
(三)构建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障 | 第30-31页 |
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制度 | 第31-34页 |
(一)制定《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 第32-33页 |
(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配套政策规范体系 | 第33页 |
(三)细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公众参与机制 | 第33-34页 |
(四)“强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 | 第34页 |
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建构 | 第34-40页 |
(一)保护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制度 | 第35-36页 |
(三)传承、传播与利用制度 | 第36-39页 |
(四)公众参与制度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附件一 | 第45-48页 |
附件二 | 第48-51页 |
附件三 | 第51-52页 |
附件四 | 第52-54页 |
附件五 | 第54-55页 |
附件六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