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7页 |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34页 |
·地震中的结构碰撞现象 | 第14-15页 |
·桥梁碰撞作用理论分析模型 | 第15-23页 |
·桥梁碰撞反应发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碰撞对结构构件抗震能力的影响 | 第25页 |
·有关结构地震碰撞的试验研究 | 第25-27页 |
·减轻碰撞及防止落梁的有效措施 | 第27-33页 |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第33-34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34-37页 |
第2章 双柱式高墩桥梁地震响应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 第37-58页 |
·概述 | 第37页 |
·工程背景 | 第37-39页 |
·动力计算模型 | 第39-40页 |
·地震动参数的选取 | 第40-41页 |
·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 第41-56页 |
·墩高变化及桩土作用对地震响应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41-45页 |
·单联与多联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 第45-47页 |
·单联结构不同跨数的影响分析 | 第47-50页 |
·单联模型与单墩模型计算结果比较 | 第50-53页 |
·地形条件(不同地面横向及纵向坡度)的影响分析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3章 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边界条件 | 第58-75页 |
·概述 | 第58页 |
·支座单元 | 第58-63页 |
·板式橡胶支座 | 第58-60页 |
·滑板橡胶支座 | 第60-61页 |
·盆式支座及球形支座 | 第61页 |
·铅销橡胶支座 | 第61-63页 |
·桥台刚度的考虑 | 第63-68页 |
·SDC2006计算规定 | 第64-65页 |
·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 第65-68页 |
·本文推荐的桥台荷载-变形曲线 | 第68页 |
·桩-土相互作用 | 第68-72页 |
·嵌固法 | 第70页 |
·"6弹簧法" | 第70-71页 |
·"m法" | 第71-72页 |
·模拟碰撞效应的接触单元 | 第72页 |
·限位器及剪力键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钢筋混凝土弹塑性墩柱单元模型 | 第75-120页 |
·概述 | 第75页 |
·弹性空间梁单元 | 第75-84页 |
·欧拉-伯努利(Euler-Bernoulli)梁理论 | 第75-80页 |
·铁摩辛柯(Timoshenko)梁理论 | 第80-83页 |
·Euler-Bernoulli梁与Timoshenko梁计算结果对比 | 第83-84页 |
·材料本构与截面恢复力模型 | 第84-100页 |
·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 第84-89页 |
·无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 第89-90页 |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90-96页 |
·截面弯矩-曲率关系(M-f曲线) | 第96-100页 |
·非线性杆系单元分析模型 | 第100-106页 |
·集中塑性模型 | 第100-102页 |
·分布塑性单元模型 | 第102-104页 |
·梁柱单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104-106页 |
·构件恢复力模型 | 第106-114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单轴恢复力模型 | 第107-111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多轴恢复力模型 | 第111-114页 |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 第114-118页 |
·关于质量矩阵的讨论 | 第115-116页 |
·关于阻尼矩阵的讨论 | 第116-117页 |
·逐步积分方法的选择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5章 考虑地震碰撞效应的双柱式高墩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 | 第120-156页 |
·概述 | 第120页 |
·选取典型桥跨算例模型 | 第120-122页 |
·桥梁结构非线性特性的模拟 | 第122-125页 |
·碰撞接触单元 | 第122页 |
·桥台与填土相互作用 | 第122-123页 |
·板式橡胶支座滑动性能 | 第123-124页 |
·墩柱弹塑性性能 | 第124-125页 |
·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地震响应结果 | 第125-132页 |
·梁体位移结果 | 第125-127页 |
·梁端相对位移结果 | 第127-128页 |
·梁体加速度结果 | 第128页 |
·支座位移情况 | 第128-129页 |
·桥墩位移及内力响应 | 第129-130页 |
·伸缩缝处碰撞力 | 第130-132页 |
·桥梁地震碰撞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2-154页 |
·碰撞接触单元刚度取值的讨论 | 第132-135页 |
·桥台刚度的影响 | 第135-140页 |
·间隙宽度影响分析 | 第140-144页 |
·支座滑动性能的影响 | 第144-150页 |
·墩柱恢复力模型的影响 | 第150-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第6章 行波效应对长跨梁桥碰撞响应影响分析 | 第156-174页 |
·概述 | 第156页 |
·考虑地震动行波效应时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理论 | 第156-161页 |
·考虑地震动行波效应时长跨梁桥碰撞响应分析 | 第161-173页 |
·算例模型介绍 | 第161页 |
·长跨简支梁桥分析结果 | 第161-168页 |
·三联连续梁桥分析结果 | 第168-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173-174页 |
第7章 防落梁措施对双柱式高墩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174-180页 |
·引言 | 第174页 |
·不同限位方式对桥梁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 | 第174-175页 |
·限位器设计参数影响分析 | 第175-179页 |
·限位器松弛长度的影响 | 第175-177页 |
·限位器刚度的影响 | 第177-178页 |
·限位器净长度的影响 | 第178-179页 |
·本章小结 | 第179-180页 |
第8章 考虑各种非线性因素的桥梁工程实例分析 | 第180-194页 |
·引言 | 第180页 |
·算例模型介绍 | 第180-18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83-192页 |
·简支梁桥分析结果 | 第183-190页 |
·连续梁桥分析结果 | 第190-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94页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94-19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4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94-196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96-198页 |
致谢 | 第198-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1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210-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