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问题与关键词的界定 | 第10-12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一)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二)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三) 现有研究的启示和本研究的空间 | 第16-17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一) 质的研究 | 第18-21页 |
(二) 文献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一章 新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概述 | 第22-31页 |
一、学科教学知识(PCK)溯源 | 第22-24页 |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哲学基础 | 第24-25页 |
(二)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教育学基础 | 第25-26页 |
(三)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三、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结构 | 第28-31页 |
第二章 职前政治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获取 | 第31-40页 |
一、本科课程是职前政治教师PCK发展的敲门砖 | 第31-35页 |
(一) 高中政治学科学习及大学专业课 | 第31-33页 |
(二) 阶梯式课程推进模式 | 第33-34页 |
(三) 教育实践是进入课堂的起点 | 第34-35页 |
二、教育硕士:专业实践的起航站 | 第35-37页 |
(一) 课程学习更注重实践性 | 第36页 |
(二) 深入课堂的教研活动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垫脚石 | 第36-37页 |
三、教育学硕士:沉下心做学问 | 第37-40页 |
(一) 教师教育者是职前教师的守门人 | 第37-38页 |
(二) 多元解读学生的知识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新手政治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发展 | 第40-51页 |
一、校本培训是发展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生长点 | 第40-44页 |
(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师徒制 | 第40-42页 |
(二) 以研究共同体为基础的公开课 | 第42-43页 |
(三)教师同伴指导的集体备课 | 第43-44页 |
二、做实践反思型的新手政治教师 | 第44-51页 |
(一) 在设计教学实践中提升 | 第44-46页 |
(二) 在实践中化解预设与生成的内在矛盾 | 第46-48页 |
(三) 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的动力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新手政治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生成媒介及阻抗因素 | 第51-65页 |
一、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生成媒介 | 第51-59页 |
(一) 强烈的职业认同 | 第51-52页 |
(二) 创新的互联思维 | 第52-54页 |
(三) 敏锐的教学机智 | 第54-56页 |
(四) 批判性自我反思 | 第56-59页 |
二、阻抗因素 | 第59-65页 |
(一) 教学个性的缺失 | 第59-62页 |
(二) 研究者身份的遗忘 | 第62页 |
(三) 专业阅读的忽视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展望与反思 | 第65-69页 |
一、对职前政治教师教育的思考 | 第65-66页 |
(一) 师范生教育明确PCK素养要求 | 第65页 |
(二) 教育实践也要注重个体性 | 第65-66页 |
二、对在职政治教师提升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展望 | 第66-68页 |
(一) 树立反思意识,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 第66-67页 |
(二) 优化校本培训机制 | 第67-68页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第68-69页 |
(一) 理论模型的科学性还需要深入思考和充分阐辑 | 第68页 |
(二) 质性研究方法的局限和缺乏理论深度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