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緒論 | 第8-14页 |
| 第一節 研究現狀 | 第8-13页 |
| 一、通論研究 | 第9-10页 |
| 二、古文字斷代研究 | 第10页 |
| 三、祭祀、音樂、法律用字研究 | 第10-13页 |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相關說明 | 第13-14页 |
| 第一章《说文解字》中祭祀、法律、音樂用字的界定和數量 | 第14-17页 |
| 第一節《說文》祭祀、法律、音樂用字的調查及其數據 | 第14页 |
| 第二節 《說文》祭祀、法律、音樂用字的數量 | 第14-17页 |
| 一、《说文解字》中祭祀类用字的数量 | 第14-16页 |
| 二、《说文解字》中法律用字的數量 | 第16页 |
| 三、《说文解字》中音樂用字的數量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祭祀、法律、音樂用字的結構類型 | 第17-32页 |
| 第一節 象形字 | 第18-20页 |
| 第二節 指事字 | 第20页 |
| 第三節 會意字 | 第20-30页 |
| 一、義義合成結構 | 第21-28页 |
| 二、形義合成結構 | 第28-30页 |
| 三、形形合成結構 | 第30页 |
| 第四節 形聲字 | 第30-31页 |
| 一、左形右聲(152 字) | 第31页 |
| 二、右形左聲(12 字) | 第31页 |
| 三、上形下聲(30 字) | 第31页 |
| 四、下形上聲(38 字) | 第31页 |
| 五、內聲外形(10 字) | 第31页 |
| 六、外聲內形(6 字) | 第31页 |
| 第五節 會義兼形聲 | 第31-32页 |
| 第三章“篆-楷”發展演變現象歸納 | 第32-41页 |
| 第一節 關於筆畫 | 第32-33页 |
| 第二節 個體漢字的筆畫演變分析 | 第33-41页 |
| 一、變曲爲直 | 第34-35页 |
| 二、簡併線條(增加線條) | 第35-36页 |
| 三、重構 | 第36页 |
| 四、筆畫化 | 第36-39页 |
| 五、功能簡化 | 第39页 |
| 六、綜合類 | 第39-40页 |
| 七、未變 | 第40页 |
| 八、變位置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字形演變原因探析 | 第41-60页 |
| 第一節 漢字自身發展的需要 | 第41-58页 |
| 一、形聲字具體分析表 | 第42-54页 |
| (一)左形右聲 | 第42-50页 |
| (二)左聲右形 | 第50-51页 |
| (三)下形上聲 | 第51-52页 |
| (四)上形下聲、外形內聲、內形外聲 | 第52-54页 |
| 二、形聲字具體分析 | 第54-58页 |
| 第二節 書寫的影響 | 第58-60页 |
| 一、變位置 | 第58-59页 |
| 二、增加點 | 第59页 |
| 三、偏旁的類化 | 第59-60页 |
| 結語 | 第60-61页 |
| 參考文獻 | 第61-63页 |
| 附錄 | 第63-74页 |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目錄 | 第74-75页 |
| 致謝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