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背景 | 第9页 |
1.1.2 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铁路集装箱运输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Petri网流程建模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国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 | 第16-29页 |
2.1 业务流程优化理论 | 第16-17页 |
2.1.1 优化内涵 | 第16页 |
2.1.2 优化方式 | 第16页 |
2.1.3 主要步骤 | 第16-17页 |
2.2 业务流程建模方法比较 | 第17-18页 |
2.3 Petri网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3.1 Petri网基本定义 | 第19-20页 |
2.3.2 Petri网的性质 | 第20页 |
2.3.3 Petri网的优点 | 第20-21页 |
2.4 Petri网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2.4.1 可达树(覆盖树)分析法 | 第21-22页 |
2.4.2 关联矩阵分析方法 | 第22页 |
2.4.3 关联矩阵求法算例 | 第22-23页 |
2.5 随机Petri网基本理论 | 第23-28页 |
2.5.1 随机Petri网的定义 | 第23-24页 |
2.5.2 随机Petri网性能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5.3 随机Petri网性能分析算例 | 第26-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与问题分析 | 第29-37页 |
3.1 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分析 | 第29-34页 |
3.1.1 铁路集装箱“站到站”发送作业流程分析 | 第29-31页 |
3.1.2 铁路集装箱“站到站”到达作业流程分析 | 第31-32页 |
3.1.3 铁路集装箱“门到门”发送作业流程分析 | 第32-33页 |
3.1.4 铁路集装箱“门到门”到达作业流程分析 | 第33-34页 |
3.1.5 铁路集装箱中转作业流程分析 | 第34页 |
3.2 现行集装箱工作流程中的问题分析 | 第34-35页 |
3.3 铁路集装箱“门到门”运输的优势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基于随机Petri网的铁路集装箱“门到门”运输流程建模 | 第37-51页 |
4.1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程模型基本结构 | 第37-38页 |
4.2 基于Petri网的铁路集装箱运输流程建模步骤 | 第38-39页 |
4.3 发送作业建模与分析 | 第39-45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4.3.2 有效性分析 | 第40-41页 |
4.3.3 发送作业性能分析 | 第41-45页 |
4.4 到达作业建模与分析 | 第45-50页 |
4.4.1 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4.4.2 有效性分析 | 第46-47页 |
4.4.3 到达作业性能分析 | 第47-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基于随机Petri网的铁路集装箱“门到门”运输流程优化 | 第51-64页 |
5.1 铁路集装箱运输流程优化措施 | 第51-52页 |
5.2 发送作业流程优化、建模与分析 | 第52-57页 |
5.2.1 发送作业流程优化措施 | 第52页 |
5.2.2 优化后发送作业流程建模 | 第52-54页 |
5.2.3 优化后发送作业性能分析 | 第54-57页 |
5.3 到达作业流程优化、建模与分析 | 第57-61页 |
5.3.1 到达作业流程优化措施 | 第57页 |
5.3.2 优化后到达作业流程建模 | 第57-59页 |
5.3.3 优化后到达作业性能分析 | 第59-61页 |
5.4 优化前后比较 | 第61-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