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4-17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4-25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第2章 基本范畴和研究逻辑框架构建 | 第29-47页 |
2.1 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内涵与途径 | 第29-33页 |
2.1.1 集群核心企业的内涵 | 第29-30页 |
2.1.2 知识溢出的内涵与本质 | 第30-32页 |
2.1.3 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内涵 | 第32-33页 |
2.1.4 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途径 | 第33页 |
2.2 网络嵌入性的内涵与分类 | 第33-37页 |
2.2.1 网络嵌入性的内涵 | 第33-35页 |
2.2.2 网络嵌入性的分类 | 第35-37页 |
2.3 网络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分析 | 第37-44页 |
2.3.1 网络嵌入性与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关系分析 | 第37页 |
2.3.2 关系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分析 | 第37-39页 |
2.3.3 结构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2.3.4 空间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分析 | 第41-42页 |
2.3.5 文化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分析 | 第42-44页 |
2.4 网络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 | 第44-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关系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机制研究 | 第47-59页 |
3.1 关系嵌入性的主要属性分析 | 第47-49页 |
3.1.1 共享心智 | 第48页 |
3.1.2 内部控制机制 | 第48-49页 |
3.2 基于内部控制和共享心智的关系嵌入性影响机制 | 第49-53页 |
3.2.1 共享心智模型对知识溢出影响机制 | 第49-51页 |
3.2.2 知识活性程度对知识溢出的影响机制 | 第51页 |
3.2.3 共享心智模型和知识活性程度对知识溢出影响机制 | 第51-52页 |
3.2.4 内部控制机制、共享心智模型和知识活性程度对知识溢出的影响机制 | 第52-53页 |
3.3 量表设计及假设检验 | 第53-57页 |
3.3.1 量表设计 | 第53-54页 |
3.3.2 假设检验 | 第54-57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结构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机制研究 | 第59-81页 |
4.1 结构嵌入性的主要属性分析 | 第59-62页 |
4.1.1 网络距离 | 第59-60页 |
4.1.2 网络连通性 | 第60页 |
4.1.3 网络中心性 | 第60-61页 |
4.1.4 结构洞 | 第61-62页 |
4.2 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关系-结构嵌入性检验模型的构建 | 第62-72页 |
4.2.1 关系-结构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机制 | 第62-67页 |
4.2.2 检验方法及原理 | 第67-68页 |
4.2.3 变量定义 | 第68-72页 |
4.2.4 样本与数据收集 | 第72页 |
4.3 关系-结构嵌入性的假设检验和探讨 | 第72-77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及特征性事实 | 第72-76页 |
4.3.2 OLS回归分析 | 第76-77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空间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机制研究 | 第81-108页 |
5.1 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空间特性分析 | 第81-82页 |
5.1.1 知识溢出状态的双模性 | 第81页 |
5.1.2 知识溢出的分叉性 | 第81页 |
5.1.3 知识溢出的不可达性 | 第81-82页 |
5.1.4 知识溢出状态的突跳性 | 第82页 |
5.1.5 知识溢出的滞后性 | 第82页 |
5.2 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空间状态的判别 | 第82-90页 |
5.2.1 问题的提出 | 第82-84页 |
5.2.2 基本假设条件 | 第84页 |
5.2.3 基于尖点突变的判别模型构建 | 第84-87页 |
5.2.4 知识溢出状态的判定 | 第87-90页 |
5.2.5 模型指标设定 | 第90页 |
5.3 知识溢出存在空间嵌入性效应的证据 | 第90-97页 |
5.3.1 数据来源 | 第90-91页 |
5.3.2 数据处理 | 第91-94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94-97页 |
5.4 考虑空间嵌入性的关系-结构嵌入性影响修正 | 第97-102页 |
5.4.1 空间计量模型的引入 | 第97-98页 |
5.4.2 空间计量回归分析 | 第98-102页 |
5.5 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空间选择分析 | 第102-107页 |
5.5.1 集群核心企业空间嵌入性的影响因素 | 第102-104页 |
5.5.2 基于空间嵌入性的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选择模式 | 第104-10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文化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机制研究 | 第108-122页 |
6.1 文化嵌入性的主要属性分析 | 第108-109页 |
6.1.1 文化邻近性 | 第108页 |
6.1.2 路径依赖性 | 第108-109页 |
6.2 文化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 | 第109-112页 |
6.2.1 文化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发生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6.2.2 文化嵌入性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途径的影响 | 第110页 |
6.2.3 不同文化嵌入性特质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6.2.4 文化嵌入性过度对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 | 第112页 |
6.3 基于文化嵌入性摄动的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能力动态评价研究 | 第112-121页 |
6.3.1 知识溢出能力的表征与文化嵌入性摄动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6.3.2 知识溢出能力与文化嵌入性摄动的测度与激励 | 第115-118页 |
6.3.3 实证分析 | 第118-12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7章 基于网络嵌入性的集群核心企业知识溢出控制策略 | 第122-130页 |
7.1 促进集群核心企业与其他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行为 | 第122-125页 |
7.1.1 建立信任机制 | 第122页 |
7.1.2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 第122-123页 |
7.1.3 与具有相似文化特质的成员合作 | 第123-125页 |
7.2 提升集群核心企业的网络控制力 | 第125-127页 |
7.2.1 提高网络内产业关联度 | 第125-126页 |
7.2.2 提高知识网络中心性 | 第126页 |
7.2.3 动态调整网络结构 | 第126-127页 |
7.3 协助政府进行集群产业布局战略 | 第127-129页 |
7.3.1 打造知识承接链条 | 第127-128页 |
7.3.2 实现区域错位发展 | 第128页 |
7.3.3 适应普惠政策 | 第128-12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结论 | 第130-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附录A | 第153-157页 |
附录B | 第157-164页 |
附录C | 第164-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