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荧光探针概述 | 第9-13页 |
1.2.1 荧光探针的响应机理 | 第10-13页 |
1.3 双光子光学概述 | 第13-17页 |
1.3.1 非线性光学 | 第13页 |
1.3.2 双光子吸收机制及其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3.3 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测量方法 | 第14-15页 |
1.3.4 双光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 本文设计思想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2页 |
第二章 基于二甲基吡啶胺的荧光探针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 第22-41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试剂和药品 | 第23页 |
2.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23-24页 |
2.2.3 合成与表征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6页 |
2.3.1 溶剂化效应 | 第25-27页 |
2.3.2 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27-34页 |
2.3.3 配位模式的探究 | 第34-35页 |
2.3.4 离子识别在生物显影方面的应用 | 第35-36页 |
2.4 全章总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第三章 氰基取代的杂环小分子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质 | 第41-64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3.2.1 试剂和药品 | 第42页 |
3.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42-43页 |
3.2.3 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43-44页 |
3.3 配体及配合物的单晶结构 | 第44-50页 |
3.3.1 配体单晶的培养 | 第44页 |
3.3.2 配体单晶结构的解析 | 第44-47页 |
3.3.3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7-48页 |
3.3.4 配合物单晶结构 | 第48-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4.1 配体的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 第50-52页 |
3.4.2 配体的瞬态荧光光谱研究 | 第52-54页 |
3.4.3 配体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54-57页 |
3.5 荧光细胞显微成像应用探索 | 第57-58页 |
3.6 配合物的光学性质 | 第58-61页 |
3.6.1 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 第58-59页 |
3.6.2 配合物的双光子荧光性质 | 第59-61页 |
3.7 全章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第四章 苯并噁唑基有机光功能材料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64-87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4.2.1 试剂和药品 | 第65页 |
4.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65页 |
4.2.3 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合成路线 | 第65-66页 |
4.3 配体的性质研究 | 第66-71页 |
4.3.1 紫外-可见吸收与荧光光谱 | 第66-69页 |
4.3.2 S1的晶体结构 | 第69-71页 |
4.3.3 S2的细胞显影 | 第71页 |
4.4 配合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质研究 | 第71-79页 |
4.4.1 配合物的合成 | 第72-73页 |
4.4.2 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的解析 | 第73-79页 |
4.5 配合物的光学性质研究 | 第79-83页 |
4.5.1 配合物的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 第79-80页 |
4.5.2 镉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 第80-83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87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87-8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