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0.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0.1.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0.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0.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0.3 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4页 |
0.4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0.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0.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0.5.2 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1 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6-19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1.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 第16页 |
1.1.2 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界定 | 第16-17页 |
1.2 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1.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页 |
1.2.2 偏好相似理论 | 第17页 |
1.2.3 文化传播理论 | 第17-18页 |
1.2.4 文化距离的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概况 | 第19-25页 |
2.1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现状 | 第19-21页 |
2.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 第19-20页 |
2.1.2 文化创意产业海外并购情况 | 第20-21页 |
2.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特点 | 第21-23页 |
2.2.1 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发展速度快 | 第21页 |
2.2.2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 第21-22页 |
2.2.3 “走出去”模式多样化 | 第22-23页 |
2.3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 第23-25页 |
2.3.1 文化产业对外贸易逆差严重 | 第23页 |
2.3.2 文化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品牌优势 | 第23-24页 |
2.3.3 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机制不完善 | 第24-25页 |
3 完美世界“走出去”的历程 | 第25-27页 |
3.1 完美世界简介 | 第25-26页 |
3.2 完美世界“走出去”的历程 | 第26-27页 |
4 文化距离对完美世界“走出去”的影响 | 第27-41页 |
4.1 文化距离的维度与测定 | 第27-30页 |
4.1.1 文化距离的维度 | 第27-28页 |
4.1.2 文化距离维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4.1.3 文化距离在文化圈中的体现 | 第29-30页 |
4.2 文化距离对完美世界“走出去”模式选择的影响 | 第30-36页 |
4.2.1 完美世界“走出去”的模式 | 第30-35页 |
4.2.2 文化距离对完美世界“走出去”模式选择的具体影响 | 第35-36页 |
4.3 文化距离对完美世界“走出去”路径选择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1 理论分析 | 第36页 |
4.3.2 完美世界应对交易费用的表现 | 第36-37页 |
4.4 文化距离对完美世界“走出去”产品选择的影响 | 第37-39页 |
4.4.1 产品研发方面 | 第38页 |
4.4.2 产品营销方面 | 第38-39页 |
4.5 文化距离对完美世界“走出去”经营管理的影响 | 第39-41页 |
4.5.1 对沟通和决策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2 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 第40-41页 |
5 启示 | 第41-44页 |
5.1 重视文化距离的影响 | 第41页 |
5.2 对我国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模式选择的启示 | 第41-42页 |
5.3 对我国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路径选择的启示 | 第42页 |
5.4 对我国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产品选择的启示 | 第42页 |
5.5 对我国文化创意企业“走出去”经营管理的启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1页 |